-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石历史》部分
一、黄石地区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黄石港、石灰窑是隶属大冶县的两个小镇。解放后,建立了黄石工矿特区(包括下陆、铁山)。1950年8月,在黄石工矿特区的基础上设立了省辖的黄石市。黄石市现在共辖大冶市、阳新县和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等四区,总面积为4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40万。其中市区面积18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58万,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
黄石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源远流长。1971年冬,在大冶章山石龙头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生活遗址。说明远在三、四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栖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大冶、阳新均有多处发现,说明黄石地区古代文明的悠久灿烂和丰富多彩。
黄石地区在夏、商属荆州。西周和东周时,这里属楚国。周夷王八年(约公元前880年),楚熊渠称王,兴兵攻占了鄂(今鄂州、大冶、阳新一带),立他的儿子熊红为鄂王,建都鄂王城。。据考证,今大冶西畈乡胡彦贵村发现的古城遗址,就是当年的鄂王城。秦统一后,分楚地为四郡,这一地区属南郡。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分南郡,设置江夏郡,治14县,这一地区属下雉县,今阳新、大冶均属其管辖。公元221年,占据江东的孙权在此设武昌郡,分下雉县为下雉、阳新二县,今大冶属下雉县,阳新正式设县,两县均属武昌郡。东晋末年(公元412年),将下雉县并入阳新,属武昌郡。直到南朝,这一地区均属武昌郡阳新县管辖。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江夏郡为鄂州,设富川县,废阳新并人富川县,这一带属之。九年后,又改富川县为永兴县。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永兴县又属江夏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江夏郡为鄂州,大冶和阳新仍为永兴县所辖,属鄂州。隋唐时,均在今大冶设冶铁所。这里还因交通发达、商业繁荣,远近闻名。
五代十国时期,黄石地区先后在吴和南唐(均属十国中的政权)的统治范围之内。公元905年,吴国在今大冶铜绿山设置了“青山场院”(即青山冶金特区),曲武昌节度使秦裴主持。公元976年,南唐把青山场院升格为县,取名为大冶县,隶属鄂州。
宋朝于公元977年改永兴县为兴国军,分鄂州大冶县、阳新县属兴国军管辖。元朝时,升兴国军为兴国路,属江西道,后来划归湖广行省。公元1364年,朱元璋取消兴国路,设兴国府。1376年。又改兴国府为州,辖大冶、通山两县,属武昌府。清朝时,分湖广行省,设湖北省。大冶、阳新均属湖北武昌府,直至清末。1912年,恢复阳新县,阳新、大冶均属湖北省。1949---1952年,设大冶专区,大冶、阳新县均属之。在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设黄石工矿特区,1950年8月设黄石市。大冶专区于1953年撤销,改设大冶县,属黄石市辖。阳新县在1953--1965年属黄冈地区;1965年8月划归咸宁地区。1997年元月,阳新划归黄石市管辖。
六、黄石地区的古代名人
古代大冶的历史名人,有“一贤、二仙(属传说中人物,文中从略)、三阁老”之说。
“一贤”是指宋代哲学家万止斋。他是大冶宫台里人,曾中进士,但不愿做官,而是隐居山林,潜心学问。他曾攻读于崇文书观,后师朱熹。其人气宇轩昂,博学多才,不求闻达,一生从事教育,不遗余力地宣传朱学。他在自己的书斋里挂了副对联:“昼长被纳倚栏,见几点落花,闻数声啼鸟。夜深了经人定,剩半窗明月,闲一榻清风。”这是他对自己寒窗苦读,清风高节生活的真实写照。
万止斋在师从理学大师朱熹期间,并不于门户之见,而是博采众家之长,并自成一家。他认为“浩然之气,集义所生,与道义浑然无间”。即认为意识(道义)是第一性的,物质(气)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然而,在封建社会时代,他的思想受到历代官府的推崇。元朝把他的神位置于孔庙内,列在朱熹左侧。明代更建立“万止斋先生祠”,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惜1954年被洪水冲毁,今仅存祠门门额。
“三阁老”是指明代的吕调阳、清代的余国柱和柯瑾。古代称宰相为“阁老”,当宰相为人客拜相,但三人中柯瑾并未拜相,只做到监察御史。
吕调阳是大冶茅潭里人,后迁居广西桂林。1555年,任礼部尚书时,和张居正一道做明神宗的老师。时皇帝年幼,他便编了六卷《帝鉴图说》,列举历代帝王可为和不可为的事117件,配以图画.附以文字说明,作为皇帝的读本。此书现已失传,但在《明史文艺志》和《四库全书》中,仍可查到该书的目录。1574年,吕调阳为宰相,与张居正共掌朝政,并协助张居正推行一些新政,这对后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和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578年,他病老辞官,次年病故。皇帝为此休朝一日,以示悼念。
余国柱,出身于大冶宫台里一个大地主大官僚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