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摘要: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集中展现了华裔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以及最终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揭示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关键词:母女关系;文化;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3944 (2007) 06 - 0055 – 03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声望颇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一经推出,就在美国主流文化内一炮打响,跃居美国畅销书的榜首长达9个月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25种文字,后又被改编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极其细致地探索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主题之一——家庭(母女关系)主题。
《喜福会》这部小说讲述了4位中国移民母亲和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民族身份的不同认识等原因由冲突到相互接受又到彼此融合的故事。谭恩美采用中国传统的叙述手法,从个人的记忆出发,以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视角,将自我经历放大,将家庭矛盾、母女冲突提升到文化冲突的层面,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寓言化,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树立了近年来美国华裔作家对中美文化关系探索的范本。作者形象地把全书构筑在一张麻将桌上,“四户人家是四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中心都是从一个家庭转向另一个家庭”。母亲和女儿们像打麻将一样轮流坐庄,依次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都经历过1日中国的贫穷战乱以及封建父权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吴精美的母亲吴素媛在战乱中不仅失去了丈夫,还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襁褓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许安梅跟随被迫改嫁做妾的母亲从宁波搬到天津,寄人篱下受尽羞辱,最后终以母亲的生命为代价脱离了那个明争暗斗的大宅院。龚琳达家处中国的北方,连年灾害迫使她从小就嫁给了一个无用的富家子弟,名为少奶奶,实则童养媳,受尽各种侮辱,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挣脱了那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不幸婚姻。顾映映这位富家千金由于丈夫寻花问柳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在对丈夫的憎恶下亲手杀死了腹中胎儿,从此一直生活在绝望与郁愤中直到丈大死去她才走出绝境,嫁给一位美国士兵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这4位走出各自命运阴影的母亲们来到异域他乡之后,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不得不隐藏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人格,但她们骨子里仍渗透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和封建家长制思想:同样也是受害者的她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要严格教育、管束自己的女儿们,使其能逃脱自己这辈女人的命运,成为她们眼中的幸福女人。然而,对于母亲的管束,女儿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着,在这个种族、阶级、性别不平等的大熔炉里,两代女性上演了一出出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相互认同的悲喜剧。
《喜福会》中的女儿们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真如当初“逃离”旧中国,投奔“自由世界”的母亲们所期望的那样,“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勿需仰仗丈夫鼻息度日”。但也如母亲们说的“除了头发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她们的内部都是美国制造的”。女儿们说美式英语,吃美国食品,穿美国衣服,比起中国男孩,美国男孩更让她们倾心,她们已经全盘美化了。即使她们“回到中国穿了中国人的服装,不化装,不戴首饰,仅从她走路的样子,就能看出她是外面来的”。在同一个屋檐下,不同观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代人生活在一起,母女的矛盾冲突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
在吴素媛和吴精美这对母女中,吴素媛认为美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使你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任何一类,能快速致富,快速成名”。她对女儿寄于了厚望,坚信女儿吴精美是个天才。起初想把精美塑造成秀兰邓波儿那样的童星,失败后又从杂志上剪下各种智力测试题,憧憬女儿能成个神童,结果又以失败告终。但做母亲的仍不气馁,又开始哄着女儿跟人练琴,并靠帮别人打扫卫生,换取女儿每周一次的钢琴课。女儿可一点也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她打定主意“我再也不听母亲摆布了,我不是她的奴隶,这里不是中国”。为扑灭母亲“愚蠢的傲气”,她故意在钢琴演奏会上出丑,丢母亲的脸。女儿终于坚持了自己的自由,而母亲的希望也彻底落空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儿女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骄傲。父母有权为儿女安排生活、婚姻以及未来,而儿女们必须以听从作为对父母孝敬的表现。吴素媛来到美国,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恰恰相反,吴精美憧憬的却是西方自由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只有顺从的女儿才能生活在这屋子里”让女儿认为她不是母亲的孩子却是她的奴隶,这儿不是在中国,她应该得到民主与平等,就像其他白人孩子一样。毫无疑问,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