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人际传播的反思.doc
网络人际传播的反思
互联网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以信息为标识的崭新生存方式,“当互联网开始以一种传播媒介进入人们生活时,最早承载的形态就是人际传播”。[1]如今,网络人际传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传播的重要方式。
一、网络人际传播的分类及特性
人际传播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所进行的间接的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属于间接人际传播,传播过程完全借助于网络进行。本文将网络人际传播按传播的目的性分为两类,即网络“虚拟”人际传播和网络“现实”人际传播。
通常我们把网络媒介形成的环境称为虚拟环境或虚拟世界,来和我们身处的现实环境或世界相对应,本文所说的“虚拟”和“现实”与此不同。
(一)网络“虚拟”人际传播
网络“虚拟”人际传播是一种建立在人的虚拟的基础上,其目的并不一定是指向现实活动的人际传播。据人民网报道,21岁的肖红艳(化名)在武昌某高校读大三。半年前,她结识了一男网友,并在网上“结婚”,建立了“小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不久,网站通知肖红艳,她已拥有了一个小宝宝。兴奋不已的她天天和“丈夫”商讨如何育儿。这种网婚就是典型的网络“虚拟”人际传播,目前已经存在的网络“虚拟”人际传播有网恋、网婚、网络同居以及人们在虚拟社区的一些交往活动等。
网络“虚拟”人际传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主体的“身体――身份”的分离。网络传播主体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往,但网络“虚拟”人际传播中的匿名不是无记名,而是假名、化名、符号,是交往者个人设定的。“网络无性别,网络同样也无年龄。一切全在于你的想象中。网友归结根本,不过是一个Nickname。”[2]也许很多人还记得《纽约人》杂志刊登出的黑色漫画式幽默:“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例如大家看到“米老鼠”,只知道这是一个ID,绝不会想到他把收废品的三轮车停在网吧外,自己在这里泡着方便面上网。
传播主体角色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的特点紧密相连,是网络“虚拟”人际传播的重要特性。角色的虚拟性主要表现为角色的符号化,即电子文本化,利用以文字和图符为主的一系列信息来描述主体的身份。也就是说,网络角色最终浓缩为电子书写的网络名。例如前文提到的网婚的肖红艳(化名)及其“丈夫”,在网络里,妻子和丈夫的身份都是以文字和图符呈现的,是否与现实相符,并无验证;又如在QQ的使用当中,很多人把QQ秀装扮成现实中自己希望但又未能实现的样子。身材肥胖的女士将自己的QQ秀设计成身材苗条的女性,喜欢名车的男孩子在QQ秀中放置一辆宝马等等。
(二)网络“现实”人际传播
第二种网络人际传播方式即网络“现实”。人际传播,是为满足现实需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人际传播。现有的网络“现实”人际传播的形式有电子邮件、网络教学、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
千百年来,时空一直是制约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际传播的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通过电子邮件,一封信可以随时传递到地球上的任一点而无需“飞鸽传书”;网络教学可以使莘莘学子坐在家里就能接受知识的洗礼;网上会议,网上谈判可以像现场一样逼真;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使远隔千里之外的亲友可以即时聊天,甚至相视语笑。
然而这种跨时空性并不是指传播者能真正穿越时空,与过去或未来的人交流。而是通过由网络传输的信号对身处异地的人传播的信息进行感知。这种信号多为文本,也有视音频形式,可以说都是远距离的、平面化传播。
网络“现实”人际传播免去了现实中人际传播的多重中间环节,实现了个人与个人的直接交流。因此说网络“现实”人际传播具有传播行为的直接性。例如在QQ或MSN聊天中,聊还是不聊,什么时候聊,聊多长时间,下次什么时候再聊等等,都可以由聊天双方决定。这种传播行为的直接性有利于传播者的自由。
然而网络“现实”人际传播的本质仍是以互联网为中介的间接传播。电子邮件、QQ、MSN等通讯工具虽然提供了语言符号和表情等其他平面符号作为传播媒介,但它们仅仅是满足了人们进行基本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需要,缺乏面对面交流的对对方气息的感知,是一种“淡人格化”的传播。
二、网络人际传播的反思
(一)网络“虚拟”人际传播与自我认同危机
自我同一性就是自我认同,它是通过个体社会化产生的,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寻求的一种自我确认。强调一种主体间的彼此承认和相互认同的关系,这种自我认同是在主体间的交往行为中确立和维护的。自我认同危机在网络“虚拟”人际传播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因此,不能简单地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但是,网络“虚拟”人际传播为强化自我认同危机增添了一个新的途径。
在现实社会中,青年人通过社会化在现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