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儿童的概念与界
(一)儿童的概念
儿童概念的表述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界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任何人。《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实际工作中儿童年龄界定0~14岁。
儿童概念的内涵演化
包含的要素:一它是人德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人自生命开始,便是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三位一体,二它是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三他是人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儿童的界定
生理年龄
心智年龄
儿童的特点
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
心理特点: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
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
儿童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
爱的需要
学习的需要
游戏的需要
社会化的需要
被保护的需要
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
婴儿期(0~1岁)
特征:新生儿离开母体建立个体生活,但对外界适应能力很差
任务: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开始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
面临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以及保障生命安全等,主要是生理层面。
幼儿期(1~5岁)
特征: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运动功能大大增强,能够无障碍的语言交流,并简单的运用文字。
任务:情感培养、心里培育和智力发展与身体成长并列成为这一时期主要任务
问题:出现恐惧怕陌生事物,怕黑暗,怕睡觉。
学龄期(6~14岁)
特征:生理机能进一步发育,心理、智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任务:开始学习今后进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同时保持身心的正常发展。
问题:可能会出现学习性问题,如厌学、焦虑等,在学龄期表现的更加明星,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儿童社会工作定义和特点
定义
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是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
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
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
宪法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九条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儿童生物学
与儿童发展有关系的主要是遗传学说,对儿童进行评估的时要考虑生物性因素。
儿童心理学
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决定个人行为的力量并非是环境而主要是人的内在驱力。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社会发展论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
人的一生划分八个阶段:
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成为自助者的阶段(1.5~3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发展主动型阶段(3~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变得勤奋阶段(6~12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9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25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岁)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达到完善阶段(65岁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期的冲突。
行为或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起源于人与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学习模式三种:古典制约、操作制约、观察。
儿童教育学
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每个学生指能有一两方面智能特别突出。
建构主义理论
重要的概念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学的实质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范闲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重视培养和促进服务对象的自主性。
儿童社会学
儿童成长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自我发展理论
G.H.米德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动,发展成为社会存在的。说明了儿童需要玩耍、游戏的内在意义。
认知理论
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运思”。运思是一种特别的心智活动,它能够根据特定的目的转换信息,并且有可逆行性,这个理历程心智发展的核心。
儿童的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运思前期、具体运思期、形式运思期。
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
宏观层面
参与有关各项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益的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并配合其宣传和实施;
参与保障推动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监督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
参与保障并推动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