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分工范畴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分工范畴 摘要:分工既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与分工密切相关。在一定时期内,分工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然而,随着分工带有的“资本主义性质”烙上了资本的痕迹之后,分工的存在便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继而走向衰亡;同分工的产生一样,其消亡也开辟着人类发展的新图景。马克思确证了分工的三重意蕴:分工是社会生产力最为显著的表征、分工是剥离社会经济存在形式的利器、分工是与私有制相同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既确证了分工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历史效应,又指明了分工的历史命运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分工是马克思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深处的核心范畴
关键词:《资本论》;分工;分工批判;生产力;社会效应;发展前景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大发展理念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BJY008)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2-0005-07
“尽管劳动分工并不是晚近的事实,但直到上个世纪末社会才开始认识到它的规律,在此之前,它几乎还只是默默无闻地存在着……今天,分工现象已经家喻户晓、备受瞩目,我们再也不能对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发展趋势闭目塞听”①。分工是古已有之的一个范畴,早至柏拉图时代,他便已经认识到了分工是“社会分为等级的基础”,是“国家的构成原则”②;色诺芬则以其所特有的市民阶级的“本能”而提出了更加接近于工场内部的分工。然而,对马克思的分工思想影响最大的却是斯密。在扬弃亚当
一、分工的含义及其批判意蕴
分工问题,一直是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自配第以来,几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探讨过分工问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研究最为深刻的却是斯密。在斯密之前,理论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都是碎片化的。与之相比,斯密却能够从普遍的因果必然性中寻找决定规律的根本原因,从而使之更接近真理一些。在大工业时代里,斯密发现了社会分工之于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并将分工问题作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斯密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对分工进行系统考察和充分论述,并将其作为自己整个经济学体系理论基石的古典经济学家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以科学的批判法则为武器,对分工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使得分工以较为完整和客观的面目呈现予世人
1. 作?樯?产力最为显著表现的分工
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一个原理是公认的:“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③ 可以说,分工是生产力最为显著的表征
第一,分工是经济组织的运作原则④。分工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组织形式方可顺利进行,分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组织角色。若是没有分工,一切活动都将处于“无序”和“混乱”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分工协作――众人在生产活动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借助于“集体力”而改变自身和社会的面貌。在私有社会中,分工一经出现,人便被限定在一个“强加于他的”、“特殊的”活动范围,以至于“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⑤。可见,分工压制每一个体而成为一个“野蛮主人”。在此境况之下,“惟不断重复完成他的生产任务,才能挣到别人的钱,而其他人也会因为生活需要而被产品所反制”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分工始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与人的活动相关,一切因素都受到分工的普遍影响。所以,马克思将由分工形成的社会劳动归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三个主要事实”之一。这样,马克思就超越了斯密的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内的分工理论,将分工这一范畴的内涵和外延都拓展延伸至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
第二,分工“中介”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工虽既不属于生产力,又不属于生产关系,却同时兼具二者的属性。分工有两种表现形式――自然的和社会的。以商品生产过程为例,其中既有生产“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又以分工的形式体现着各个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可见,分工虽是独立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个社会范畴,但却中介着它们。从生产力的方面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分工的发展,分工则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对于前者,分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必会为生产力所决定,这是毋庸置疑和毋须赘述的。诚如马克思所言:“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例如开垦土地),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⑦ 对于后者,当分工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大大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就生产关系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分工会决定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会影响到分工的状况。可以说,分工作为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政府间事权划分探究-目标模式、过程视角及顶层设计.doc
- 政校企行联盟-校企合作新机制探索及探究.doc
- 政治传播及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doc
- 政治课教学应尊重学生话语权.doc
- 政法学科课堂教学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能动性提升对策探究.doc
- 政策建议中英国学校SMSC教育-历程、实施及特点.doc
- 政治关联及会计信息质量探究综述.doc
- 政治剧变背后市场原教旨主义危机.doc
- 政治博客政治参及现状及对策探究.doc
- 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公正意识”路径探寻_0.doc
- 2025年合作协议书范本(通用版)5篇.docx
- 2023年AFC售检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
-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1308外国文学专题汉语言文,汉语言(师),汉语言(文秘)期末考试真题.pdf
- 2023年AES项目评估报告.docx
- 【名师精品】车队车辆指定加油新合同8篇.docx
- 2023年AFC售检票系统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案.docx
-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2321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期末考试真题.pdf
- 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成教《中国政治制度史》期末考试复习试题.pdf
- 2024年济南大学税法期末考试复习试题.pdf
-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1310古代汉语专题汉语言文,汉语言(师)期末考试真题.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