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敖鲁古雅 散落萨满之光.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敖鲁古雅 散落萨满之光

敖鲁古雅 散落萨满之光   驶向新敖乡定居点 2016年秋天,我第二次来到内蒙古根河,喜欢纪录片《敖鲁古雅》的人可能不会马上明白,让他们为之感动的影像后来居然被这部片子真正的导演否定了。这位有着一副道士习气的导演周宇,在2006年看完了200小时关于使鹿鄂温克部落的纪录片素材,一心决定把这些素材剪辑成一部能够召唤灵魂的佳作。在我启程之前,周宇请我喝了顿酒,说托付我看看敖乡的芭姨、何协、柳霞和维加。《敖鲁古雅》在中国国内算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但周宇却感到无地自容。他告诉我:当你在那里看见这部片子中的那些主人公时,你做片子的心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所以《敖鲁古雅》这部片子,表达的只是个人情趣,并没有真正的把敖鲁古雅展现出来 今天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俗乡,坐落在根河市郊西部的三车间,距离301国道不远,是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活方式重大变革的使鹿部鄂温克人的第三个定居点。这一群牧养驯鹿的鄂温克人在历史上被称作“雅库特(使鹿部)”,讲满―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语敖鲁古雅方言,是的,这种古老的语言仅仅是名字就很复杂。他们自古信仰萨满教,是我国鄂温克民族中非常独特的一支猎民族群。他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2000年便居住在外贝加尔湖和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的温多森林苔原高地。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逐驯鹿而居”的一支鄂温克人跟随着野生驯鹿来到了贝加尔湖喜北列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一带。18世纪,他们又沿着石勒喀河来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兴安”,一说为锡伯语“金阿林”音译,意为“白色的山”;一说为满语“丘陵”之意,又说为满语“金山”之意;再说为汉语“兴边安邦”之意―― 从语言上回溯历史,就能看到这片森林过去多样住民的影子:从旧石器晚期的肃慎人到建立北魏的鲜卑族,从鄂伦春族的祖先室韦人到反抗沙俄的满族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大兴安岭开发计划”后大量内陆移民定居,这片白色的森林一直是为数不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广袤家园 历史上,所有的鄂温克人都管自己叫“鄂温克”,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并没有像今天一样以“索伦”“通古斯”“雅库特”来区分。所以无论从政治、哲学还是宗教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300年前从俄罗斯迁徙到大兴安岭的使鹿部鄂温克部落,今天会主动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距离现代城市如此之近、被水泥路面和砖混房屋包围的相对固定的时空里。他们对待自然世界的手段本应该是超然且带有想象的。在对自然资源贯彻以“保护、利用”为使命的当今社会科学面前,在“原始社会”需要尽快迈入“现代社会”的规划性意识形态面前,鄂温克人那些接近出世的思维很容易被看作是充满幻想的无稽之谈。随着大兴安岭过度开采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2003年,大部分使鹿鄂温克人迁出了位于满归北部的敖鲁古雅乡,搬进了根河市郊新定居点,随之而来的是枪支的上缴和猎民意识形态的改变及身份认同的动摇。不可否认,新敖乡是政府真正花了心思才修建好的,早年红白相间的鲜亮小屋与整修后芬?m设计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和谐化的行政管理和被理性复制的鄂温克风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我和朋友与其他游客最大的不同只是在于没有四处寻求合影和自拍罢了。这里天气很冷,入冬后有零下四十多度。我们中秋过后过来,已经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凛冽寒意。从海拉尔开车三个半小时先到达根河市区,我们决定先在这里的一家涮肉馆小酌几杯,再去敖乡拜访鄂温克手工艺传承人宋仕华老师 用鹿皮画讲鄂温克故事的汉人 我对宋老师并不了解,她的工作室在敖乡芬兰式联排别墅靠前的一栋,门口挂着“讷克勒斯艺术工作坊”的木匾。她应该是个感情经历丰富的过来人,如今在鄂温克定居点制作鄂温克传统艺术品并开办自己的艺术培训班。通常,这些鄂温克部落手工艺的再现,事实上也是政府在鄂温克“生态移民”工程后希望他们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另一种方式。但宋老师的因缘或许并不单纯在这些纯手工的工艺品方面。我们过去时,她正在和另一位跟她学习鄂温克民间手艺的孙冬老师一起制作“撮罗子”。这种由桦树皮制成的尖顶型简易帐篷是鄂温克部落传统制造“住”(鄂温克语:房子、住处、房间)的技艺。即使今天,鄂温克猎民也鲜少有人再愿意花费大量精力以最传统的方式去建造一个“撮罗子”。宋老师要赶在国庆长假之前为根河市文化局复制一个原汁原味的“撮罗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从处理剥制煮过的桦树皮,到揉捻细密柔韧的鹿筋线,缝制和搭建都是实打实的力气活,当然也缺少不了娴熟的技艺和对这项工作的热爱 宋老师是汉族人,父亲是抗美援朝后来到根河支援大兴安岭林区开发的新住民,她是地道的林业第二代。不知道受什么影响,她很早之前就喜欢剪纸,后来用桦树皮作画,直到2003年从一幅照片上见到了柳芭的皮毛画,从此对这个民族艺术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早年,她决心去体验鄂温克猎民的生活以真正感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