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学中适当应用惩罚必要性.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中适当应用惩罚必要性

教学中适当应用惩罚必要性   摘 要 褒扬、正面的教育和惩罚性教育应相互协调,交叉出现,不可偏废其一。在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以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惩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在其执行过程中遵循的几点原则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惩罚 小学教育 评价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健康、成熟、完善的教育评价系统包括表扬、鼓励、赞赏、批评、惩罚等,积极引导与挫折体验相结合,但现今的教育风向更多地崇尚对孩子的鼓励、引导,对于惩罚的争议很大,大家谈“罚”色变,一味强调“爱的教育”,殊不知教育有张有弛,“爱”如清风,亦如雨下,他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使教育方式更加理性、科学。前苏联的哈尔拉莫夫主编的《教育学教程》里面提到:“惩罚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操行,迫使他(她)更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有助于锻炼他(她)的抑制能力,就是说能抵制引诱,抑制那些破坏规定准则的不体面的行为。”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学校即社会。”社会需要规则、法律加以维持其秩序,学校也需要校纪、校规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但我们这里提到的并非是上纲上线的硬性惩罚,软性灵活性的惩罚也应该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始终,并且以艺术的、多变的形式出现,做到张弛有度 1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惩罚的必要性 1.1家庭观念的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孩子在家里处于优势地位,经常性六个甚至更多的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隔代的溺爱随处可见,久而久之,孩子们自我意识逐渐膨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顺境中成长,对于忠言充耳不闻 1.2赏识教育的局限 在现行的教育大背景下,更多的是“放下你的鞭子”,对于孩子的赏识教育更多地占领我们的生活,殊不知有那么一群孩子,赏识与激励已经无法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和恶劣态度了,他们早已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了。正面激励多了,孩子容易自我膨胀,抗压能力比较弱,缺乏挫折体验,这与近年来中小学生极端事件逐年高发的态势不无关联。所以,正当的、合乎教育常理的处罚当且应当登上大雅之堂 处罚只是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它的目的不是本身,而是一切以教育为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一把双刃剑,以一种负强化的、严厉的手段达到教育目的,增加学生受挫感,釜底抽薪般地强化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它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意义,但在使用它的时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智慧地处理,注意处事的艺术,太刚性、线性的思维容易造成简?巍⒋直┑冉隙喔好妗⑾?极影响,一个规范化、智能化、具体化的惩罚机制呼之欲出 2小学教育实施过程中惩罚的原则性 2.1贯穿“教育”,体察生情 惩罚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失,并且为自己的过失接受惩罚,最终受到教育的过程。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施罚者和受罚者的“配合” (1)作为施罚者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处罚必须是理性、客观、公正的。通俗地说,就是在弄清事情来龙去脉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判断,切不可因为个人的好恶,一顿劈头盖面。学生年纪小,尚屈从于教师,待自我意识形成,只会加剧师生间的紧张关系。有那么一件事,发生在小学低年级,上课铃声响了,该班级的一位女生迟迟未到,任课老师在课中让班干部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该名女生,直至下课,才在学校的女厕所里找到了该名女生,她将自己锁在厕所里,不肯出来。据班干部说,上节课该女生有被任课老师批评,而平日里该女生确实行为、习惯表现殊于周围的孩子。据此,班主任在找到女生后,对其行为进行了批评、惩罚、教育,而该女生一直一言不发。事情到这里并未结束,此事以后,女生对于班主任的课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状态较之前更加恶劣。后来,班主任再次找该女生谈话,在推心置腹的一翻了解下,才知道该女生对那天厕所里的事情耿耿于怀。原来,那天她躲进厕所里,上课一直迟迟不到,原因是上课铃响了,但发现自己忘记带厕纸了,害怕老师批评,爽性躲在厕所里不出来了。至此,事情完结。整件事情的发生,由于班主任处理事情不够科学、耐心,对于孩子缺少人文关怀,凭着自己平日对学生的印象,做出了武断的处理,这样的惩罚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对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阴影 (2)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说,必须被罚得心服口服。之前说的是处罚上的偏失,但有时候,在我们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做出应激处理反应的时候,也应该向学生明白说清。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要罚?怎么罚?罚学生罚得恰到好处,让他们在知道自己错误时候,通过自我承担后果,形成一种挫折教育,最终助其慢慢端正行为、习惯 (3)关注处罚后,学生的心理变化。“错不在罚,错在无方。”处罚之后,我们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进行跟踪了解反思,这既是对学生的,也是对我们教师自己的。关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