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及历史“符码转换”
文学及历史“符码转换” 摘 要:詹姆逊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注重明确的叙事,而且注重的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文本本身恢复“充分的言语”,所以詹姆逊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并且作为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在接受广泛的文论思想的同时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辩证的借鉴,并在文类批评中提出了“符码转换”的思想,可以说为我们在文学研究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詹姆逊;政治无意识;文本解读;文类批评
作者简介:史晓宇(1991-),女,汉族,山西人,在读研究生,现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跨文化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中可以说给我们在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方式上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视界,他站在社会历史的角度,提出了对文本的历史化解读,认为文学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这样的思想,无疑给我们在进行文学研究的过程中开辟了新的方向
詹姆逊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注重明确的叙事,而且注重的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文本本身恢复“充分的言语”,所以詹姆逊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并且作为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在接受广泛的文论思想的同时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辩证的借鉴,在詹姆逊关于文类批评的解读中,他肯定了文类批评的积极意义,并借弗莱对传奇的历史化解释再一次渗透了“文学是社会象征性行为”:“传奇以其强有力的原始形式可以理解为是对这一实际矛盾的想象解决,是对我的敌人何以能被认为是邪恶的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的一种象征回答,……传奇通过产生一种新的叙事,即通过生产某个类似因素蒸发沉淀之类的故事,来解决这种概念上的两难状况。” 同时,詹姆逊却指出传统的文类批评,如普洛普的“结构”方法的文类批评实践,存在着简单类型化的缺陷。文类划分将简单的叙事简化成一种功能,从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简化出各种文学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认为这是种低层次的简化,必然忽略了叙述的历史性本身,詹姆逊也提出了这种文类批评太过重视共时性而轻视历时性的问题,他认为无论将理论多么的抽象化,都不可能与具体文本相契合,都会有一定的偏离。为了将文类批评更具有实际意义,詹姆逊提出了“符码转换”的思想,“换句话说,当我们探讨替代的符码和素材时,一种传奇作为方式的历史就可能出现;而在因分拣主义衰落而形成的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的世界上,这些符码和素材被强迫用于代替那些现已变成许多死亡语言的旧的他性的魔力范畴”。这里的“符码”相当于中介的作用,即将现今的符码放到传统的传奇中寻找意义,并通过挖掘出一定的历史相关性,来解读当今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这样又突破了文学文本的限制,引入到文化及社会分析中,并着力解决社会问题。可见詹姆逊的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完整性
詹姆逊认为,生产方式的符码化是解读历史的关键,历史叙事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在不同的语境下,一个文类,也会以不同的文本为单位,出现不同的象征信息,所以,文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象征的信息,是一种内在的、固有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深刻地理解詹姆逊提出的对文类的“X光”透视的含义:文类批评不是仅仅为了文类而批评,而是为了在文本和文类的张力结构中,透视出社会象征性信息,冲突单一的历史语境,通过恢复人对具体历史语境的感知来解读和解决当下的社会文化和矛盾。批评恰恰是作为中介,在不同历史语境的文本中起着调和的作用。从历史到文本,从文本到历史,可以看出詹姆逊还是提倡将文学研究转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
可以看到,詹姆逊将文学文本的分析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拉康、马克思主义等结合,着重还是强调了文本潜在的历时性和政治性。他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文本的局限而将其引入到整个社会历史中,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社会的象征性行为”,都是对社会矛盾的想象性乌托邦式的解决。但是,是否所有文学文本都是社会矛盾的想象性解决?如果放眼整个世界文学史,各国文学都能在社会历史中找到潜在的因果律吗?文学是有很大的功用性,但是也不乏个别作家“自言自语”式的浅吟低唱。当一个作家单纯是为了自我思想的释放而写作,写出的作品无意识中带有作家本身的一点个人社会历史色彩,就说其作品是社会象征性行?橹铝τ诙陨缁崦?盾的想象性解决,那不免会有“莫须有”的嫌疑。当我们读松尾芭蕉的俳句《古池》――“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原文“古池や蛙飞びこむ水の音”,取译文其一),还有泰戈尔
“I sit at my window this morning
Where the world like a passer-b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