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在平时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衬托、对比两种手法搞混淆了,把“对比”当成“衬托”,或者相反,有的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遇到这两种手法时就模糊的说成“对比衬托”。现实中因为人们常把对比、衬托连用,有人便误以为对比和衬托是一回事。其实,对比和衬托是不同的两种表现手法,不能混为一谈。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露得更加尖锐。
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作为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的差别还是明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主次是否分明。
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请参看下面几例:
(1)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的《燕歌行》)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解析:例(1)用前方作战的士兵舍身保国和上层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务国事的情形作对比。例(2)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落、出、惊、鸣”等动态词,衬托了山谷的静。例(3)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4)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例(5)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例(6)用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次,主体是否出现。
在对比中,用来进行对比的两方面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在衬托中,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请先看对比的例子,如下:
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例(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
例(3)意气骄满路, 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 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 紫绶悉将军。夸赴军中宴, 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 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 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 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
解析:例(1)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2)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例(3)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内臣行乐图与江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这三例或是两种人物的对比,或是两种事物或现象的对比,它们都同时出现在句子里。
再看衬托的例子,如下:
例(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例(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解析:例(4)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平定战乱后的欢愉和思归的感伤,一二句是正面衬托,三四句是反面衬托,只出现托体(景物),而并未出现主体(思想感情)。例(5)用声响反衬空寂,用光亮反衬幽暗,在这里只有对声响和光亮的描写,并未出现对空寂和幽暗的描写, 更显深林的幽与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衬托中,衬体和主体也可以同时出现,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和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衬体(五岳、天台)和主体(天姥山,即句中“此”)就同时出现。这就说明,我们不能把两者都出现的诗句一律看成是对比,但是,有一点却是坚定不移的,即只出现衬体而不出现主体的就一定是衬托而不会是对比。
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