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桑塔格及哈桑“静默”艺术观之比较
桑塔格及哈桑“静默”艺术观之比较 [摘 要]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进的先锋实验艺术,桑塔格和哈桑二人同时发现了新艺术中出现的一种新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静默”。究竟艺术为何趋向静默、静默的艺术手段有哪些、静默艺术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先锋艺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认清当下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桑塔格;哈桑;“静默”艺术观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2-0076-05
1967年,由阿尔弗雷德普夫(Alfred A.Knopf?熏Inc.)出版社出版了伊哈布Ihab Hassan)《静默的文学》一书。同年,桑塔格发表了《静默的美学》一文。这是巧合,更是必然,因为文坛细微风向的变化让敏感的二位批评家同时捕捉到并愿意对此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静默的文学》中,哈桑断言到:“不管究竟为何原因和采取何种形式,静默已成为文学的态度,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事实。”[1]28令哈桑感到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英美批评家的注意。所幸,哈桑并不是孤单一人踏上这新的文学旅途,桑塔格和他一起发现了这片新风景
桑塔格的《静默的美学》和哈桑的《静默的文学》相较,二者在论述方式上有很大差异。桑塔格是从当代文化艺术精神上来分析、阐释,行文恣意洒脱,但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这也是她写批评文章的一贯风格。而哈桑则思路严谨、论证严密,主要通过分析亨利
一、现实的重负与艺术的超越:主体走向静默
桑塔格在《静默的美学》一文开篇中就鲜明地指出,关于艺术的观念,过去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艺术观认为艺术是人类真情实感的表达,思想可以通过艺术媒介来了解、观照自身,其评价标准就是将艺术与现实相对照,那些严肃而广博地描摹和反映现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而如今,“艺术不再被视为思想的表达,从而间接地肯定了其自身。艺术本身不是思想,而是从思想内部发展而来的思想的解毒剂。”[2]6这句话看似是个悖论,艺术是思想的解毒剂,是思想的对立面,那艺术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其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为回答这个问题,桑塔格用了一个类比。她说,一些神秘的宗教主义者在追求“绝对存在”时,所用工具最终会指向沉默,而非言语;通过走向上帝缺席的“否定神学”,最终成就“绝对存在”。笔者认为,这一点与我国老子的思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至简”有相似之处。同样地,当代艺术为实现其要表现的“精神”与艺术本身的“物质”性之间产生了冲突,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其所要达到的超越性目标相差甚远。于是,一种新的元素――静默――融入了艺术作品中,艺术走向了否定自身、迈向静默的道路,走向了反艺术
桑塔格指出,现代的艺术家乐意保持静默,“这种作为终结的静默,是一种终极状态,……那是个沉思之域,预备着精神的成熟,通过这严峻的考验,最终将获得话语的权利。”[2]8艺术家采用淡漠、简约、非个性化、反逻辑等各种艺术手段来实现静默,拒绝被观众简单化“理解”。例如约翰4′33″,在整个曲目当中,艺术家根本没有任何演奏,只留下寂静,给受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一静默的艺术行为开启了学者思考艺术和生活、艺术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意义远远大于行为本身。总之,艺术通过静默,实现了它要追求“超越”、追求“绝对存在”这一目标
哈桑在《静默的文学》一书的序言中论述到:“文学,正反对自身,渴望静默,留给我们的是愤怒和启示的种种暗示。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有先锋文学,也许是下定决心通过自杀来实现。反文学这个术语,就像反物质一样,不仅仅是形式颠倒的象征,而且也象征了意志和力量的颠倒。”[1]3面对文坛上出现的“反文学”,哈桑指出,“反文学”不是一种游戏,更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杀,而是一种否定的超越。文学中的静默并不预言死亡,更有可能是一种新生
当代艺术抛弃了完整统一、理性和谐的创作规则。当代艺术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再也不像从前一样具有一个相对明晰而易辨认的外貌或精神内涵。对此,哈桑命名为“荒谬的创造”,并视之为静默的文学的一个首要的特征。存在主义者加缪曾对此种写作评论到:“创造或不创造改变不了什么。荒诞的创作者并不珍视自己的作品。他可以否认它。”[3]72作品不再被视为具有权威性和必然性,可以随意篡改
对“反文学”作家来说,写作被视为一种自我满足或自我嬉戏的游戏。对贝克特而言,写作就像是玩弄语言排列的游戏,恰似于原始部落的荒谬的算术,没有理性可言。而美国著名作家亨利“我们将之视为日记,不是视为对真理的诉说,而恰是对痴迷于真理的一种挣脱。”[4]271写作不再承担教育公众、滋养文化的功能,而只对作者自身负责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艺术走向静默、走向反艺术的道路呢?桑塔格认为:“现在有人已经认识到,还有我们不了解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