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重点讲义
樟树 樟树属樟科常绿大乔木,高可达四五十米,又名香樟、乌樟、芳樟、樟树是营造园林、防风林的理想树种。 樟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亚热带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湾省为多。台湾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樟脑产量占世界的70%,质量名冠全球。 我国栽培樟树历史悠久,广西全州锦塘山谷有棵2000多年的古樟,高30米,胸经6.6米;各地还有“唐樟”、“宋樟”等不少珍贵的古樟。 学习单1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繁衍(yǎn)、瞻(zhān)仰、即(jí )使、稠(chóu)密”等词。正确书写“繁、搬、瞻”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 2、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是两棵( )的樟树 (可用文中词语概括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习单2 1、仔细默读课文4至5两个自然段,说说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语句,并试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中的“可贵之处”是指什么? 2、搜集有关宋庆龄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枝干粗壮 稠密的树叶 宋庆龄 (1893年—1981年)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又被人们尊称为“国母”。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敌人因为她的英勇坚持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她为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宋庆龄自己没有子女,但她以博大的爱心,把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倾注了毕生心血。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到密报,叛变的部队要攻打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能忍痛和宋庆龄道别。面对强敌,宋庆龄毫不畏惧,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等到确定孙中山安全后,才从容不迫地冲出了包围圈。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 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敌人被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领袖。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如樟树_______; 宋庆龄青年时代就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这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一身正气,一身傲骨,那么高雅,那么高贵,这就如樟树 。 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一身正气,一身傲骨,那么高雅,那么高贵,这就如樟树香气永久保持。 宋奶奶一生永葆革命的青春,就如樟树 ;宋奶奶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 ;宋奶奶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 。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香气 填 空 樟树的香气让虫类害怕,一身正气的宋庆龄让敌人害怕。从樟树的身上让我们看出了宋庆龄的正气,因此,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奶奶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红烛是老师的化身,青松是陈毅爷爷的化身,这樟树就是宋庆龄奶奶的化身。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奶奶;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奶奶。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