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宏观专题报告—人口红利、人口流动与区域选择重点讲义.docx

宏观专题报告—人口红利、人口流动与区域选择重点讲义.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专题报告—人口红利、人口流动与区域选择重点讲义

宏观专题报告—人口红利、人口流动与区域选择 一、人口红利理论及实践 1、人口红利的概念 关于人口红利的概念,市场已经较为熟悉,指的是在一国出生率下降初期,由于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老龄化速度,总人口中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在一个时期都比较低的局面,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投资增加和就业机会增加等利好,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红利期”。 从理论上来说,人口红利对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起到主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口红利并不是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处于人口红利期的国家,经济增速不一定高,而人口红利结束后,也并不代表经济增速一定会大幅下降,不同国家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2、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践效果 按照人口红利的理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1965年就已经开始了,但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才开始进入稳定的高速增长期,并一直延续到2010年,这期间就业比持续上升而老年抚养比持续下降。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典型国家是日本,日本在1968年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结束之前,正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而在90年代初人口红利结束后,日本经济也进入了“逝去”的十年。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确实体现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显著的影响效果,因此,很多学者在看待日本经济增长及衰退的时候,通常把人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以及发展中国家如南非等,其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之间却存在非正相关的关系。比如美国,从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看,美国的人口红利期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2007年达到67.26%的高点,之后呈现回落态势,中间阶段的1985-1994年这一比重小幅下降后再次出现回升。由于美国存在着大量海外移民,并且移民人口的年龄结构大多为青壮年,因此美国的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较长。比较特别的是,1960年之前的美国经济增速反而高于人口红利期的经济增速,显然,人口红利并没有给美国带来明显的经济增长。 图1:日本人口红利期经济高速增长 图2:美国人口红利期经济增速并不高 数据来源:WIND,汇付数据整理 图3:英国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图4:南非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 数据来源:WIND,汇付数据整理 二、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其特点 1、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比上年下降0.25个千分点。 性别结构:男性人口70414万人,女性人口6704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51。 年龄结构: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其中后两项指标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人口老龄化的“红线”。 城乡结构: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 图5:1980-2015年中国总人口及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WIND,汇付数据整理 今年3月,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报告将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与其他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数量(1.369亿)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1.269亿)。到2030年,日本和埃及的总人口(2.318亿)将小于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2.388亿)。到2050年,中国预计老年人口(3.488亿)将约等于日本、埃及、德国、澳大利亚的人口总和。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还提出了人口金字塔的模型,人口金字塔中细分了中国2015年和2050年的人口性别和年龄。 图6:2015年和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汇付数据整理 2、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特点:加速老龄化、90后断崖式减少、未富低生育率 1)加速老龄化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老龄化现象最为突出的国家是日本,其65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全国人口的1/4,仅次于摩纳哥,居全球第二位。日本经济自1990后进入长达20多年的衰退期,经济长期低迷、国内需求不振、物价保持稳定,人口也随之陷入负增长。从人口结构来看,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与1996年日本人口结构极为相似,

文档评论(0)

yulaoba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