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基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审美”与“思想”的互动共生关系:文学既被动地感应、呈现着思想,也以其特殊方式主动地生成、建构着思想。论题从文学存在的经验事实入手,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全面梳理和描述“五四”以来对文学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观念的演进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同时也试着从历史意义和文本意义的双重视角,对它们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亟能为今后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主动思考。从“五四”到新时期,文学与思想的互动共生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五四”的启蒙之维。文学与思想的关系基本是“理念”先行式,多数作家是在思想大潮的刺激下走上文学道路,并把其化为作品主题与内容要素的。思想“文学化”是此一时期文学致思较为普遍的模式。文学思想的两大主题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启蒙思想的张扬,具体就创作实践来说,人学观念的确立使个体“小我”的觉醒与民族国家的“大我”承担并行不悖。围绕着文白、中西的话语论争结果是,白话取代了文言,西学胜于中学。在启蒙与救亡的关系选择上,知识分子走了一条从“个体”转向“大众”的道路。二、“五四”以后的革命叙事。由于整体危机的加剧,思想的重心由民众的个体启蒙转向社会的整体解决,对应于此,文学话语经历了一个由民粹主义、抗战动员到工农兵方向的过程。危机语境下的“革命”选择削弱了文学的人学内涵,单一的阶级性取代了人性的丰富性,英雄意绪随处可寻。三、“新时期”的精神逻辑。新时期,随着“文革”的结束,“五四”精神开始回归,“人”的命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正当启蒙理性全面展开之际,后现代主义和市场经济开始介入启蒙话语的生产,造成了文化源的互相拆解。传统价值体系和部分解放区以来的思想资源面临现代理性的审视、剥离,而启蒙理性大幅运用和全面扩张带来技术崇拜,又遮蔽了个体情感的慰问与生命本体的安适,于是现代性反思、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后现代主义的中心离散、深度削平、主体缺失等症候在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范式的同时,也给尚未深入开展的现代化带来耗散。不过,思想在对文学形成“理念”先导的同时,文学也以形式探索的负面效应,对思想报以冷漠,甚至造成文学与思想互动关系的阻断,当下的私人化庸常叙事、相对主义之风的日盛即是明证。【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206.6 【目录】:导论文学与思想的相互生成与建构8-25一、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史形态8-14二、文学史演进中的理念先行与思想附加14-18三、文学与思想的相互生成与建构18-25第一辑“五四”的启蒙之维25-104第一章民族精神的重建与启蒙思想的高扬26-60第一节民族精神谱系的续接26-33第二节“他者偶像”的颠覆与“自我权威”的确立33-41第三节民主、科学观念的呈现与想象41-54第四节启蒙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契合与错位54-60第二章新文学空间的开创60-81第一节白话话语的主体间性60-65第二节自由主义思潮与人的文学观念65-74第三节启蒙主义的理性认同与现实展开74-81第三章并非最后的最后觉悟81-104第一节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与形象抒写81-91第二节转变中的心灵:从“个体”走向“大众”91-97第三节从思想的狂人到行动的战士97-104第二辑“五四”以后的革命叙事104-245第四章民粹主义与工农兵方向105-126第一节民粹主义:一个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话题105-110第二节劳工神圣:到农村去、到民间去110-114第三节与工农兵结合的祈愿:从信念到精神114-121第四节启蒙角色转换与主流话语生产121-126第五章集体主义对个体经验的征询与召唤126-166第一节新生活、新人物、新秩序的君临126-136第二节集体主义对个体经验的征询与召唤136-145第三节权威透视下的英雄意绪145-156第四节知识的贫困化与主体精神的丧失156-166第六章红色革命的乌托邦化与经典化166-203第一节对权威主义想象的呼应166-182第二节主体自我的“精神”受难182-195第三节样板戏文学的审美效应与乌托邦文化195-203第七章文艺大众化、民族化的符号意义203-245第一节在启蒙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之间203-221第二节大众化、民族化语境下的人性写作221-232第三节启蒙与革命之间的艰难选择232-245第三辑“新时期”的精神逻辑245-305第八章新时期精神逻辑的运演246-263第一节暗夜中的篝火:“文革”期间的地下诗歌写作246-250第二节主体意识的觉醒:朦胧诗的思想“照亮”250-253第三节先锋是什么:实验诗与诗歌中的行为主义253-257第四节告别·知识分子·纯诗·叙事性257-263第九章作家主体的精神历程——以历史题材小说为例263-280第一节历史小说:政

文档评论(0)

iwgv1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