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 廖大珂 摘 要:摩尼教披着佛教和道教的外衣,在唐末、五代传入福建,与福建的民间信仰相结合,开始在下层民众之间流传。宋元时期,摩尼教取得合法地位,迅速崛起,盛极一时,但逐渐演变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宗教信仰。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迫害,摩尼教迅速走向衰亡,并最终融入白莲教的罗教。   关键词:摩尼教;福建;传播;演变 摩尼教起源于西亚的波斯,大约在公元3世纪末,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并广为传播。尔后,又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原,继而再传至福建。当摩尼教在西亚和中亚绝迹之后,却在福建长期流传,使福建成为摩尼教的最后消亡之地。本文拟就摩尼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演变试作一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方家。 一、唐、五代:摩尼教的初兴 摩尼教传入福建大约是在唐代。宋人梁克家记载:“侯官神光寺,州西南,唐大历三年(768年),析南涧为金光明院,七年改为大云,会昌例废”。大历三年,唐朝廷允许回鹘在长安修建一座摩尼教的大云光明寺,大历六年(771年),又准其在其他地方修建大云光明寺。此金光明大云院几乎可以肯定是摩尼教寺,其时福建摩尼教的中心是在福州。会昌年间,因唐武宗灭佛,殃及摩尼教,福州的金光明大云院虽也遭到废止。但是,一些中原的摩尼教僧侣为逃避迫害,南下入闽,遂促进了摩尼教,或谓“明教”,在福建的传播。何乔远记:“会昌中(841-846年)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禄法师者,来入福唐(今福清),授侣三山(今福州),游方泉郡(今泉州),卒葬郡北山下。”这则记载表明,摩尼教在中原因与佛教有密切关系而遭受打击,摩尼教僧侣呼禄法师避难入闽,积极传教。呼禄法师之墓今虽已湮没,但南宋时朱熹曾至墓前作诗凭吊,可见何乔远的记载是可信的。除了福州、泉州,摩尼教亦传至闽东沿海,万历《福宁州志》云:金光明寺、灵瑞寺、中成寺建于咸通三年(862年)。另据唐乾符六年(879年),林嵩《太姥山记》记载,太姥山顶有摩尼宫。由此亦可知,摩尼教在唐末已传入福建沿海各个地区。 摩尼教在中原遭到迫害、打击之后,何以却能在福建得以立足并传播?这固然是当时福建尚属于边远地区,远离政治统治中心,统治者力量较为薄弱,故成为摩尼教的避难之所。但更重要的是摩尼教在东渐的过程中,揉合了大量佛教和道教的成份,形成有别于原教旨的三教合一的宗教模式,因而更适合素有崇信宗教传统的福建人的精神需要。同时,摩尼教提倡行善修道,团结互相则迎合了下层人民的实用功利性心态。 摩尼教本身在创立之时就掺有佛教成份,传入中亚后,又不断吸收西域的佛教成份,佛教色彩越来越浓,以致初入中原时竟被当作佛教的一宗。进入中原后又依托于道教,往往也被人视为道教的一宗。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摩尼教并不是什么新的宗教,也不是什么异端,不过是“合释老而一之”而已。摩尼教混迹于佛教和道教之中,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这就为其在福建的流传打开了方便之门。 与此同时,唐代福建的社会状况也为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福建自古便有“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人民善于吸收外来宗教文化。早先传入的佛、道二教发展十分顺利,即反映了当时福建的社会风尚。至唐时,不仅民间出现了崇奉佛、道的热潮,而且福建地方统治者也与中原统治者不同,极力提倡佛教、道教,将其作为教化百姓的手段。如唐末“王氏入闽,崇奉释氏尤甚,故闽中墖庙之盛甲于天下,家设木偶、绘像、堂殿之属,列之正寝,朝夕事之惟谨”。因此,在唐、五代,福建二教风行一时,佛寺、道观林立,而“重人生、轻鬼神”的儒学则未盛。在此情形下,摩尼教披着佛、道的外衣,传入福建,采用大量佛、道的术语和概念进行传教,因此不但没有遇到其他宗教思想体系的排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士对不同宗教需求,故流行于民间。 此外摩尼教在传播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这是摩尼教在福建成功地传播的另一重要因素。唐、五代,福建除了佛、道二教,还盛行民间各种信仰,可谓五花八门,尤其民间许多人以巫师为业,打醮捉鬼、画符念咒,对下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很有影响。“不行邪道巫术”本是摩尼教信徒必须恪守的“十诫”之一,但摩尼教传入福建以后,为了扩大在民间的影响,就不能不入乡随俗,以巫术作为传教的手段,来争取信徒。五代人徐铉曾记载了摩尼教在泉州的活动,云:清源人杨某为本部边遏营副将,宅于西郭,家中闹鬼。杨某“乃召巫立坛治之,鬼亦立坛作法,愈盛。余巫皆不能制,亦惧而去。顷之二女及妻皆卒。后有善法者名曰明教(即摩尼教),请为持经一宿,鬼乃唾骂某而去,因而遂绝”。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摩尼教传入中原以后,不仅逐步佛化、道化,而且传入福建以后还进一步发展,与民间巫术结合,从此开始改变了摩尼教的原来性质,朝着驱鬼逐魔的民间宗教的方向逐渐演化。 综上所述,摩尼教披着佛教和道教的外

文档评论(0)

xDpBSTop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