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浙江大学庄子与中国画论讲义1.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气论 在历史上,气的观念和思想属于整个华夏民族所有。换言之,这一观念和思想非哲学界某家某派所独具,儒、道、阴阳等学派均对气的本质和特性进行过阐述,均对气论的形成、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这一观念和思想亦非哲学界所都有,医、农、天文、伦理、心理以及美学诸领域,也都对气的本质和特征进行过阐述。 1、元气论分析 在《说文解字》对“气”的解释是“气,云气也,象形。”但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气已获得远超于一般的云气所具有的意义而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具体而言,它可以被分析为以下几方面含义: (1)如张载所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中国思想家一向认为,作为宇宙本体的气,必是“无形”“无象”的。这种无象无形的气凝聚而为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发散就为无形之气。有形之物和无形之气是相互贯通的,无形之气为有形之物的根本。 (2)气是一种充盈于整个宇宙而无间隙的连续性物质。在中国古人看来,宇宙间并无绝对的空无,即使是在我们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也充满着气。不仅如此,人的体内也充盈着气。 (3)“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无形无象、连续无间的气,在宇宙中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永无止息地化生新生命。 a、天地间,人之生死,万物之存亡都是由于一气之聚散。人、物都只是暂时的,而一气之流行是永恒的。永恒运动的一气的活力、生机、生气、生命感也会表现、呈现在人和万物上。故人、物的生命来自于气的生命。气并非仅如西方物质性原子,它除了是构成万物形体的物质性基质外,还具有功能属性的内涵,故而它还是万物,包括人,生命的根源。不仅如此,我们人具有精神性活动,包括认知性活动、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都是由于气的生生不息。 b、气化生万物的动力来自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相互感应,而这种作用和感应是神妙不测的,因此称其为“神”。 c、气的流行是永不停息的,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气聚为万物、万物发散为气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另一个是指气的上下相互交换空间的位置移动永不停息。正因为如此,宇宙间充满着永恒的活力。 d、中国先哲认为,元气是无形的,感官不可能直接感知。但是通过仰观俯察天地之间“大化流行”的宇宙生命图景,又是能够直觉元气周行不息的个中奥秘,能够体悟元气循环不已的圆道大义。而一旦能够体悟出这个奥秘,就能“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此时,身心与大道合一,精神进入绝对自由状态。 2、元气论对古典美学的影响 元气论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非常深广,我们主要论述在此影响 下形成的四个命题。 (1)“气韵生动” 与原子论不同,中国元气论是生命本体论,元气是万物本体和生机活力的统一,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元气作为万物的本体,乃是一种无形无象的、充盈于宇宙而连续无间的具有生命力的细微物质性存在。 受此影响,中国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或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对宇宙“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体悟和感受时,总是着力于表现天地万物的生命活力,着力于表现山水花鸟的生命力,着力于表现人物的气质、个性和精神世界,亦即着力于表现天地万物在“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神”“韵”“势”。因此中国艺术强调“传神”,标举“气韵”,这通贯于绘画的各画科,而且在书法中同样也有这种要求。 (2)“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 王微《叙画》中提到的这一观点,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意味: a、艺术活动可以和自然造化一样,进行有生机、生气的创造活动,而且两者的创造是相通的、相同的,艺术作品和自然物一样都体现了道,人们在艺术作品和自然物中都能体悟到道。因为艺术作品和自然的作品都是“一气之流行”。 b、元气论认为,无形无象的“太虚”是元气的本然形态,是天地万物生机活力的本源所在。在此影响下,古典美学讲究以“有”趣“无”,不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欣赏,均以表现或体悟超形迹的宇宙本体(元气、道),使自己进入与道合一的境界,作为艺术和审美的终极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音乐、绘画、书法、文学等文艺各门类。 c、其目标在于去除有限的滞碍,而进入到无限的自由世界。 (3)“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清代蒋和的这一说法大致点明了中国古典美学崇尚“空灵”的审美取向。 中国古代元气论肯定“通天下一气耳”,张载强调“太虚无形,气之本体”,虚空之处并非一无所有,反而充满着万物本体的太虚之气。而万物之灵性、艺术之气韵也都在于万物本体的太虚之气。因此中国艺术十分强调对虚空的使用,认为正是在虚空表现了作品的灵动之性。这一特点体现在书法、戏曲、绘画以及诗文等各方面。 (4)“境生于象外” 刘禹锡的这一命题直接点出了“意境”与“意象”的关系。而“意境”意义的彰显也必须在和“意象

文档评论(0)

sjjd4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