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陶氏与徐悲鸿早期绘画1.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溧阳陶氏与徐悲鸿绘画启蒙 郭嘉颖 提要: 迄今在徐悲鸿研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以及受资助情况的考察研究方面,很少涉及到他在1905年至1915年前后赴上海期间与溧阳陶家的交往。而这段时期正是其习画的关键成长期。其间的少年徐悲鸿接受了溧阳陶家来自情感、教育以及经济等全方位的关怀与资助,其早期绘画技艺获得了长足进步。徐氏毕生感念陶家,直至晚年都与之保持着联系。 关键词:徐悲鸿 溧阳 陶麟书 中国画 在徐悲鸿接触绘画的青少年时期,目前公认其接受的影响主要来自二个方面:首先,是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他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位落魄画师;其次则来自康有为,徐氏曾于二十二岁时“执弟子礼”于康氏。1其父出于民间写像画师的身份,“曲意刻画”、“一宗造物”的理念几乎奠定了徐悲鸿一生的写实主义画学思想的基础。康有为出于自身绘画革新的观念,加之奖掖后进的品质,则更是直接铺就了徐氏入京高就、留学日欧的道路。这在各类徐悲鸿的研究著述中均得到了深入的考察与探讨。但是根据笔者近年来对徐悲鸿生平史料与著述的研究访谈中,发现另外一个曾大力襄助青年徐悲鸿的人——溧阳陶麟书对徐氏的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一些徐悲鸿的研究者们对此多有误笔。2为了不使这段事实被历史的风尘湮没,也为了对徐悲鸿大师的早年交游与习画的研究有所补益,笔者现结合已有资料与新发现的有关史料,专文予以介绍。 徐悲鸿与陶麟书乃是寄父子的关系。据记载,陶氏乃是溧阳一位经营药材的商人。目前能知道徐氏最早的寄养时间是在1907年前后,即他十二三岁左右。据徐氏自述:“本世纪初,余方髫龄,先君达章公载余赴溧阳,过寄陶趾祥(嘉按:陶麟书名瑞,字趾祥,后更字麟书)先生家···”3此时徐氏大约已读完四书,随着半耕读半鬻画的父亲过着拮据的生活,随父习画,偶尔做些渲染的功夫。但是即便这种生活也随着家乡的一场大水以及父亲的卧病而难以为继。1909年后,徐悲鸿的生活与学习必然更加仰仗其寄父陶麟书的帮助,也更加频繁地往返于宜兴、溧阳两地。据《悲鸿自述》言,十三四岁时,有周姓者力劝达章公送悲鸿入学,而此时徐氏父子只徒言“力之不继”表示无奈,此时达章公仍有劳动能力。4而到了达章公病后,徐悲鸿反而入了宜兴中学,此中缘由,多系陶麟书助之。孙瑞麟所著的《溧阳史话》中曾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徐悲鸿在入沪之前,常居溧阳,在学习与生活上,多受陶家照顾。他在十七岁时,父母曾为之包办了一次婚姻。少年徐悲鸿初不从,也是经陶麟书夫妇劝导与经济资助下,才得以完婚。婚后,徐氏得一子名“劫生”,乃取“遭劫而生”之意,家人则又将其更名为“吉生”。而后不久,由于恶劣的经济条件,徐氏遭到了妻亡子夭的命运。5以至于1914年达章公去世的时候,徐悲鸿根本无力葬亲,不得不再次含泪向陶麟书告贷:“今临穴有期,欲世伯代筹二十元,使勿却者,则悲鸿镂骨铭心,愿化身犬马而图报耳···”6后来,陶麟书不仅出钱,且亲自上门操办了丧礼。这对于少年徐悲鸿来说,不啻是一件铭感五内的大恩。 而这前后时间,徐悲鸿是名副其实地寄养在溧阳陶家的。陶麟书有一子名嘉贵字留芬,小悲鸿五岁,二人极友善,陶麟书专门从南京请来清末举人庄志远为二人授课。徐悲鸿有此机会勤学不已,他的旧学功底也多是这几年奠定的。据徐悲鸿的寄妹莲珍(徐氏常呼为“莲妹”)回忆,徐氏当年成绩优于陶留芬,且酷爱绘画,常常对动物写生。热心的陶麟书见到悲鸿大有潜力,便着意栽培,亲自带着他到当时最繁华的上海求学。并在这前后不断资助徐悲鸿的沪上求学花销。7这使我相信徐悲鸿很可能在此短期接触了乌始光、刘海粟等人创办的“图画美术院”。王震先生《徐悲鸿年谱长编》记载到: “1987年7月25日,刘海粟在新加坡接受《明报》记者采访时,又说:‘记得那是1912年或1913年吧,一位衣衫褴褛,蓬面垢脸,苍白羸弱的年轻人,协同一位中年人,一起到我学校报名就读,那便是徐悲鸿和他的父亲。’这更是无中生有。···徐父当时连床都不能起(第二年即病故),怎会陪悲鸿到沪?”8 这里姑且不论刘、徐二人的争端,也不妄加猜测刘的意图,仅就这个记载来说,1913年,的确有“一位中年人”陪着年轻的徐悲鸿入沪求学,只不过这位中年人不是徐的生父,而是其寄父陶麟书。达章公卧病在床,这位寄父便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仅时常嘱咐悲鸿带药回家探亲,还亲自带他沪上求学。因此,王震先生仅据达章生病就全盘否定徐悲鸿与图画美术院的瓜葛,似也正是由于缺少对早年徐悲鸿在溧阳陶家生活的了解。 这位慧眼识人的陶麟书不仅帮助了徐悲鸿转变了人生,也以自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的绘画。看到聪慧的寄子如此酷爱绘画,陶麟书便购买了大量的笔墨纸张以及临摹的画册,以至于徐悲鸿在溧阳陶家生活的几年里,潜心习画,作品能够累积到十多箱。9这与陶麟书的热忱培育自然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徐的生父达章公在写真术上影响了他的写实

文档评论(0)

sjjd4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