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羲之《兰亭序》文学思想管窥
长兴县实验小学 许智勇
内容摘要:王羲之《兰亭序》的诞生时期——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的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社会变迁在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反应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兰亭序》记叙了兰亭盛会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文章情景交融,文情并茂。在雕词琢句的骈文风行的时代,它能以清新朴实的语言,不拘音律、骈偶,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别具格调。它所表达出的人的觉醒意、哲学意识,是《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无法比拟的。《兰亭序》的文思与书法相得益彰,文书双绝。对当代书坛重技法锤炼,而少文学内涵的现象是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魏晋 王羲之 兰亭序 人的觉醒
一、王羲之《兰亭序》文学思想生存背景
(一)魏晋思想:人的觉醒
王羲之《兰亭序》的诞生时期——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的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转折。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由不同渠道,变为束缚在领土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户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
社会变迁在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繁琐、迂腐、荒唐,既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讖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垮台。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的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应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过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于人生短促的感慨,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顾非金石,咄口昔令人悲(曹植)。阮籍有“人生如尘露,天道邈悠悠,……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陆机有“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刘琨有“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忧殷”。……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从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他们正是在对原来占居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在怀疑和否定就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趣情感,他们随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寻找人生的慰籍和哲学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是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是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直到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于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情感。
(二)魏晋文风:散文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