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传输技术的进展与应用展望
信息传输技术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与应用展望 测通所 赵宗印 主要内容 一、引言 1.1 信息传输的概念 什么是信息? 这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人人都知道,但却很难说清楚。其特征是: 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感知,并能被人的大脑记忆、理解和处理。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由“不知道”变成“知道”后的结果上。 具有多种呈现(表现)形式。声音、图像、文字、符号、数据等都是信息的呈现形式即信息载体或者说媒体。严格来说,这些都不是信息本身,但因信息本身难以捉摸,因此常将信息媒体作为信息分类的依据。 一、引言 什么是信息传输? 广义上的信息传输,泛指利用任意手段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或多个地方。比如古代的烽火台,战鼓等;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信件邮寄。 现代意义上的信息传输特指信息调制到电、光信号上,通过无线、有线信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外一个或多个地方。 信息传输不包括信息呈现。包括信息呈现的信息传输就是通信。 在信息数字化之前,信息传输很难和信息呈现相分离。数字化特别是分组化之后,信息传输和信息呈现逐渐分离,这使信息传输技术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一、引言 1.2 信息传输在不同体系架构模型中的地位 信息系统模型 一、引言 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参考模型(OSI-RM) 开放系统:与外部实时交互信息的系统,如带网卡的计算机。 信息传输=通信子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一、引言 通信系统模型 信息传输=传送层+业务承载层 一、引言 1.3 信息传输所要解决的问题 克服距离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快速、灵活、高效、可靠地传送信息是信息传输永恒的目标。 传送层着力解决距离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快速和可靠问题,具体来讲就是传输距离、带宽、误码率等问题。 业务承载层着力解决灵活、高效和可靠问题,具体来讲就是用户接入和访问的灵活性、链路资源高效利用、丢包率等问题。 二、发展背景 目前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是在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NGN)演进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展开的。 二、发展背景 二、发展背景 网络业务数据化趋势 数据业务增长 网络的宽带化趋势 Web浏览、LAN互通、视频点播、文件传输 网络的光纤化趋势 光纤到小区、到路边、到楼、到家… 网络的分组化趋势 IP技术 网络接入的无线化趋势 WiMAX、3G 电话、数据和图像的三网融合趋势 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 二、发展背景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上述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并对电信网络向NGN演进起到推动和支持作用,否则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也是我们总装通信系统选择技术路线时应该坚持的一个标准。 三、必威体育精装版技术进展 3.1 光通信技术 3.1.1 光纤通信技术 3.1.1 光纤通信技术 超大容量传输技术 波分复用(WDM) 不同波长光信号在一根光纤传送 节约光纤和再生器 Tbit/s水平 光时分复用(OTDM) 提高单光波信道传输速率 最高达640Gbit/s 3.1.1 光纤通信技术 超大容量传输技术 WDM/OTDM系统 将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 3.1.1 光纤通信技术 超长距离无中继传输技术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掺入铒离子的光纤 高增益、高带宽、低噪声 覆盖1550nm波长 640km无中继传输 拉曼光放大器 受激拉曼反射 噪声更低 2000km以上无中继传输 3.1.1 光纤通信技术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 概述 自第一代PDH、第二代SDH以来的第三代光网络。 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之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光网络。 结合了WDM为基础的光层组网技术和IP为基础的网络智能化技术。 全光交叉连接设备,全光分插复用设备; GMPLS、OSPF等IP网络控制协议。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引入了控制平面,使光网络能够根据用户信令自动选择光路,即光拨号。 ASON支持的连接 永久连接:又称定制连接,由网管系统或人工发起并完成。 交换连接:由用户发起、信令驱动的连接。 软永久连接:由网管系统发起,信令驱动的连接。 3.1.1 光纤通信技术 体系结构 传送平面+控制平面+管理平面 连接控制接口(CCI)+ A型网络管理接口(NMI-A)+T型网络管理接口(NMI-T) 3.1.1 光纤通信技术 技术优势 统一的分布式控制\管理层面,与底层的物理实现技术无关,理论上支持各种带宽粒度的交换和管理。 快速的定制支持不同服务等级协定(SLA)的电路,不仅缩短了业务提供时间,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还可提供新的带宽业务。 支持端到端的连接建立、监控、保护和恢复。对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增强了网络的流量工程能力。 目前存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