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古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ppt

(中考复习)古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谚语中的 民谚、俗语、古诗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劳动人民长期对社会生活思考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其中许多巧妙地借用了物理知识,使其内容与思想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应从中获益物理知识。 学 习 目 标 1、诵读相关的民谚、俗语与古诗,体会它们的内容和意境。 2、能发现并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民谚、俗语与古诗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3、培养自己鉴赏民谚、俗语与古诗的能力。 第一篇 声 学 篇 【例1】(昆明市)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 【例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音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而听到??????????????很久才消失。 听风就是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 声音的音调不同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响鼓不需重锤擂 声音的响度大 与声有关的诗句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第二篇 光 学 篇 【例1】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 了;而 “楼台倒影”则是????????????现象,所成的像是????????立的?????????像。 【例2】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 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位置(选填“甲”或“乙”) 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一叶遮目,不见泰山。 身正不怕影子斜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影子 人面桃花相映红 猪八戒照镜子 捞不到水中月, 摘不到镜中花。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一石击破水中天 一滴水可见太阳, 玉不琢不成器 与光有关的诗句 1.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三篇 热 学 篇 【例1】真金不怕火炼 【例2】霜前冷,雪后寒。 扬汤止沸, 不如釜底抽薪。 早穿皮袄午穿纱, 怀抱火炉吃西瓜。 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纸里包不住火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缸穿裙,大雨淋。 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将有大雨到来。 第四篇 力 学 篇 一只巴掌拍不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即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