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现当代散文.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一、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 大体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议论性散文 杂感(随感录):五四初期,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代表作家有鲁迅,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等。 抒情性散文 较著名的作家有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等。 五四以后,还出现了一种具有较多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 叙事性散文 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对现代散文进行分类 “闲话” 闲话”散文,是一种以口语化为特征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大部分作品是属于“闲话”类的,它们构成了现代散文的主导。 主要的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梁遇春、林语堂等, “独语” 是一种以诗意化为特征的散文 主要的代表作家有:鲁迅、何其芳、冯至、沈从文、张爱玲等 。 二、当代散文 “散文热”是90年代文学实践中一个醒目而主要的现象。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旧作重刊。 散文刊物增多。 读者对散文的高消费。 染指散文者日众。 审美特征 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了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 危机 1992年《美文》明确指出“散文热”中的种种琐屑与无序。 随后出现了来自三种批评势力的尖锐批评。 第一种批评势力是一批紧贴散文创作实际的批评家。 第二种批评势力以张承志、张炜、周涛、史铁生、韩少功等人为代表。这一批判锋芒指向整个文坛的实际。 第三种批评势力主要是参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批评群体。矛头并非单单指向散文,甚至已越出文学层面指向了整个文化环境。 在90年代散文总体格局中,“学者散文”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朱自清与《给亡妇》 一、作家简介和创作特色 1、简介: 朱自清(1989—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 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2、创作 体裁: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一组散文。 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 艺术价值: 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给亡妇》 为纪念早逝的妻子而作。 艺术特点 通篇采用与“亡妇”对话的形式 很少直抒胸臆,多用生活中的细节 情真意切 语言平实 作品的结构铺排也是平实的 张爱玲与《天才梦》 一、作家简介和创作特色 创作特色 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义着堕落及繁华。 大雅大俗,主要表现为其“古典小说的根底”和“市井小说的色彩”。 二、《天才梦》 这是张爱玲19岁时在《西风》杂志的征文赛中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一些人把它视为张爱玲的处女作。 展现了一个平凡的、琐屑的、亲近的张爱玲的世界。 语言极富个性化。 余秋雨(1946—) 一、作家简介 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散文集《文化苦旅》1992年出版后,余秋雨的声名也就向文学界和社会上扩散。 《文化苦旅》后,又有《文化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霜冷长河》等散文集问世。 是20世纪90年代受到评说最多的当代作家。 “我觉得《文化苦旅》引起轰动的原因,并不是在中国文化底蕴的揭示上,而是在透析的角度、方法、层次尤其是想象力的运用上有了创新……其过人之处是只是点明某地后,即以类似电影中镜头切换的形式营造出浓丽或沉郁的人生图景紧跟着进入直抒胸臆的咏叹。这种咏叹以炽烈的情感和夸张的言词先声夺人,继之以纵横四海驰骋古今的气势挥洒着以历史文化为背景生发出的种种遐想与议论,从而使读者在来不及细想的欣喜中,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接受其所谓的文化意蕴、人文精神、心路历程等名目的影响。过后静思,方觉这种效果大多是用言词与想象扯动而成,因此它更似石破天惊的戏剧喧嚣而非彰幽发潜的文化反思。” ——评论之一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共分七个部分。 通过这篇散文,史铁生几乎对自己一生的命运与创作道路作了全面的回顾、思考与总结。 《我与地坛》容纳了许多琐碎的现实表象,这些现实表象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且错落地分散于七个部分之中,但又不给人以零乱之感,原因是: 作家有意只选择那些进入到地坛这一特定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