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D A唉声叹气,风流倜傥tǎng; B沧海一粟,笑靥yè; C宣泄,刹那chà 2.C 继而,连词,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侧重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既而,连词,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侧重时间。 连播,一个电台或电视台连续播出; 联播,多个电台或电视台同时播送。 自制,自己制造、控制自我行为等。 自治,自行管理或处理。 3.B A.成分残缺,缺宾语; C.语序不当,应先设计再制作; D.句式杂糅 4.A 5.D(《荷塘月色》有误) 凡是做事专心致志、竭尽心思、日夜不息去干的,叫做“不遗余力”,叫做“只觉时日不够”。我寻访名花好像就是这样。回想辛丑年,我从昆山到太仓,到嘉定,到南翔,看过牡丹三十五处,还写下了文章记录当时的情况。乙巳年,到江阴去寻找牡丹,因为没有人引导,结果毫无收获而返。我早就听说洞庭山的牡丹品种很多,今年三月,就不以一百六十里路为远,渡过太湖的波涛,走了两天才到洞庭山。(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偏远之地没有不到的;有的地方初次不能进去,就二次三次地去,一定要看到牡丹花才成。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我平生没有见过的。白天就坐卧在花前,夜晚就醉饮于花下,像这样过了好几天。兴致尽了就乘船挂帆渡过太湖,到虎丘看花市才回来;再走遍昆山城内外所有有花的地方。十二天之内,到五十余处看花,大概就达到了“不遗余力”和“惟日不足”的地步。那真可以说是疯狂和着迷呀! 有宾客说:“周濂溪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我说:“我确实贫穷没有几石米,可是我的性情慷慨,喜欢豪迈,没有穷人的寒酸气;我确实低贱是个布衣之人,可是我藐视社会放纵个性,不去侍奉王侯,没有下贱的软骨头。为什么与牡丹花不相宜呢?” 宾客又说:“欧阳修是(宋代的)儒者,他认为牡丹是花中之妖。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此厉害呢?”我说:“所有美丽的事物,都能成为妖,何止是花呢?沉溺在它的美丽里面而动摇了你的内心,都能够使人丧命。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只是这些诗都是信口直说,来满足我一时的兴致,本来也没有特意追求多么工巧,如果作者被人讥笑,那我是无话可说的。 6.C(动:动摇) 7. B(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取独;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代词,那;难道。D这些;相当于“之于”。) 8.D(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9.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有误)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5分) ?(5分)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想象”1分,“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1分),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意境特征1分),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期盼之情”1分),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离恨之苦”1分)。 调整:手法、析句、意境、情感、语言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5分) 调整: 手法:想象、幻想、虚写、(以想象中的乐景写现实的哀情——反衬离恨) 析句:共同月下泛舟 意境:美好、浪漫、温馨、幽静、甜蜜 情感:对情郎的思念 期盼渴望急切地希望 语言:前四点都答对,字通句顺 提醒规范答题 赏析类: 明手法、析内容(意境特点两个双音节词)、说效果、点情感 描绘了女子等到情郎归来,共同在春日里泛舟溪上赏月的画面。以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衬托女子对未归情郎的思念及独守空楼的愁苦,以乐景写哀情,通过记叙初识等待及对未来的期待,写出了女子对情郎的情义深厚,以“何时”写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更突显了眼下的哀愁。 ——4分 提醒规范答题 赏析类:——明手法、析内容(意境特点两个双音节词)、说效果、点情感 此时是春天,女子却不能与情郎共度良宵。这一句描绘了女子希望与情郎在春天月光下在溪中泛舟,看水中倒影共度良辰的画面。但这画面只来自于女子的想象之中。 ——2分 此处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最后一曲横笛过后,女子就将自己封锁在空楼中,与孤独作伴的画面。也 突出了笛声的凄厉,十分生动。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写老庚要去看“鱼翅”,但“鱼翅”究竟是什么,在后文才通过插叙解释,让读者由疑惑到豁然,增加了阅读趣味。 B.作者将背着手的老庚比喻成“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形象地写出了他高高瘦瘦的外形特征,暗示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 C.文中老庚的哥哥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对待鹭鸶的态度上,都和老庚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衬托老庚的作用。 D.无意中看到的一个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