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 《呐喊》自序 —鲁 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驱,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人家,少年时代,由于家庭的变故,寄住乡下一个穷苦的亲戚家里,因此有机会和劳动人民接触。为了拯救苦难的国家,他到日本留学,期望以医学拯救落后的祖国。后来鲁迅感到,医学并不能拯救人们的麻木灵魂,他毅然弃医从文。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作品,不仅以新的概念,新的人物、题材、主题以及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而且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旧格局,冲刷着中国人的灵魂,显示出“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称之为“民族的脊梁”。 教学目标: 一、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二、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事例反映思想发展过程,以及夹叙夹议的写法。一 【本课时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 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体会鲁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思想情感。 难点 : 1.如何理解“金心异”与鲁迅的一番谈话。 2.鲁迅写“呐喊”,为什么要“听将令”? ? ? ? ? 《呐喊》集 : 课文分析 训练一: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情况: 思想发展 生活经历 地点 北京 北京 东京 仙台 南京 绍兴 思想发展 生活经历 地点 应索稿 北京 抄古碑 北京 搞文艺 东京 攻医学 仙台 求新知 南京 侍亲疾 绍兴 思想发展 生活经历 地点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应索稿 北京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抄古碑 北京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搞文艺 东京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攻医学 仙台 选择学医,救民救国 求新知 南京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侍亲疾 绍兴 思想发展 生活经历 地点 训练二:为什么选择学医? 一、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二、战时便去当军医 三、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一、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人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二、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以为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训练三:为什么选择从文? 提示:鲁迅用“铁屋子”比喻当时十分顽固和黑暗的社会;用“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神麻木的人们;用“闷死”比喻他们可怕的必然走向灭亡的前途。“大嚷起来”比喻为了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这表明鲁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国民的愚弱麻木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深深体现了他精神的寂寞和苦处,以至于悲观失望。金心异的回答,使鲁迅对摧毁旧中国这闷死人的“铁屋子”产生了新的希望。 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来看,一方面鲁迅在10多年前就产生了文艺救国的理想,另一方面,这时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鲁迅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他相信“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认识来抹杀了他人的,尤其是年轻人的希望,他的被长期压抑的革命热情,才像火山岩浆一样迸发出来,才“一发而不可收”,于是答应了老朋友的要求,提笔开始创作,最初的一篇就是《狂人日记》。 训练四:怎么理解鲁迅先生和金心异关于“铁屋子”的谈话? 一、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 二、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训练五:为什么写《呐喊》? 训练六:鲁迅为什么要“听将令”? “听将令”就是遵从革命先驱者的意愿。这表明“呐喊”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这还表明鲁迅的思想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自觉的以文艺为武器,为鞭挞黑暗残酷的反动统治而战斗;开始为猛士的前驱而奋力呐喊;已成为革命的无畏战士。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