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典型构造带控矿特征以小秦岭前河红庄康山和上宫金矿为例.docVIP

第四章第二节典型构造带控矿特征以小秦岭前河红庄康山和上宫金矿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典型构造带控矿特征: 以小秦岭、前河、红庄、康山和上宫金矿为例 华熊地块中大部分金矿床,如小秦岭金矿、熊耳山到外方山地区的前河、红庄、康山和上宫金矿床等,受控于断裂构造系统。这些断裂早期都经历了韧性变形,中晚期也是重要的成矿期经历了韧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金矿床主要产于韧脆性到脆性变形阶段。本区受控于断裂系统的金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一、小秦岭地区的金矿及控矿构造特征 小秦岭金矿田内,已探明大型矿床5个(文峪、东闯、四范沟、杨砦峪、大湖),中型矿床10个,小型矿床20余个,获得黄金储量数百吨。该矿田自北往南可进一步划分为五个矿带:灵湖矿段,七树坪—雷家坡矿带,大月坪—老鸦岔脑—杨砦峪矿带,金罗斑—潼峪矿带和胡芦沟矿带。 小秦岭地区目前发现的含金石英脉有千余条,成群成带展布,受控于剪切带。早在上世纪80年代,白万成等在研究本区剪切带与金矿化关系时,认为有三种类型的剪切带(白万成等,1995;卿敏等;1994;魏刚峰;1997)。分为早期韧性变形,中期的脆韧性变形和晚期的脆性剪切带,变形条件相当于高绿片岩相、绿片岩相和低绿片岩相。早期剪切带发生于中晚元古代,中期和晚期的剪切带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剪切带控制了小秦岭地区金矿的分布,金矿体主要产于中晚期的韧脆性剪切带的构造裂隙之中。野外地质证据表明,中晚期的剪切带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上。中生代剪切带属地壳浅部构造层次的产物。通过测定,计算出韧脆性剪切带形成时温度为235℃-350℃,压力为60-70Mpa,估算形成深度5-10km。 小秦岭金矿田矿体形态,一般近东西向矿脉在走向和倾向上波状起伏明显。小秦岭含金石英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常出现分支复合现象。含金石英脉体多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一般长50-200m,厚0.05-5.24m),豆荚状,似板状等形态产于断裂带中。 小秦岭金矿田中的金矿床的矿石组成可分为多金属硫化物型、磁黄铁矿—黄铁矿、少黄铁矿型三种类型。通常北矿带矿脉的普通含辉铋矿为特征,中矿带矿脉已出现较多黄铜矿、磁黄铁矿为特征,南矿带的北部一多金属矿化矿脉发育为特征。 文峪—杨砦峪等金矿床的围岩主要为太华群。与金矿有关的蚀变有近矿的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碳酸岩化。与基性岩有关的金矿蚀变有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如图4-2所示。 图4-2 文峪-杨砦峪金矿蚀变带分布(罗铭玖等,2000) 通过对前人矿石的气液包裹体测温结果统计认为,该矿田的成矿温度,成矿早期分为350°,中期270°,晚期168°三个阶段,最佳成矿温度在115°-300℃之间。 根据罗铭玖等(2000)对小秦岭重矿田的文峪、杨砦峪、灵湖3个典型矿床,不同矿化阶段矿物形成的矿液成分研究表明:(1)成矿溶液成分以水为主,占包体总成分的60%以上。(2)矿物包体成分中CO2含量1.69-25.94%。CO2/H2O含量的平均比值为0.172。(3)各矿床在矿化过程中,矿液成分相近,组分和含量均无明显差别,但形成各矿床的成矿溶液是同源的。(4)成矿溶液属NaCl-H2O-CO2体系。(5)Ph变化范围4.44-6.79,平均为5.11-6.79,显示了略偏酸性。 二、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受控于断裂构造的金矿及断裂特征 熊山地区-外方山地区受控于断裂构造的金矿床有上宫、康山、红庄、北岭、前河等。上宫和康山金矿产于北东向康山-七里坪断裂之中。近东西向的马超营断裂带从西到东控制了康山、红庄、北岭和前河等金矿。 野外地质证据表明,北东向的康山-七里坪断裂,以及近东西向的马超营断裂带中发育有糜棱岩、构造片岩、碎裂岩、断层泥等。它们都经历了早期的韧性变形,和脆韧性变形阶段。脆韧性变形叠加于早期的韧性变形之上,发生于浅部构造层次。金矿体主要产于韧脆性转换带的脆性断裂中。 1.上宫金矿床 上宫金矿床主要产于熊耳群下部许山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上宫金矿床北东向康山-七里坪断裂带的金硐沟地段(图4-3)。 图4-3 上宫矿区地质图(据罗铭玖,1991) 图4-4 上宫金矿矿体平面和垂向分布变化图(据罗铭玖等,1991和矿山资料修改)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6条构造破碎带中,单个断裂宽4-18米,最宽37米,倾向312°-321°,倾角50°-83°,沿走向和倾向有分支复合现象。往下,断裂有收敛特征(图4-4)。 含矿断裂往东北散开变宽。显然,矿区断裂带内发育有断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特征可与含金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相似。 上宫金矿在512米标高以上,共有74个金矿体,其中主矿体6个。21线以西,矿体小,分散,矿化不连续。900米标高以上矿体连续,品位较高,以下差,品位贫,厚度变薄。矿体形态有薄板状、透镜状、脉状。 上宫金矿的矿石组成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辉

文档评论(0)

jkf4rty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