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诗歌的柳意象 (2).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论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王绍波 指导教师: 翟景运 2012年 5 月 28 日 论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 摘要 起源于《诗经》中的柳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它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且表现力极强的意象之物。柳在古代诗词中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与思想,形成了诸多的“柳”意象,比较常见的是以柳借指春天,以柳表示离愁别恨,以柳抒发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借代小人等。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深刻的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的作用,增加我们对于柳意象的认识。 关键词 柳,意象,古代诗词 ABSTRACT The willow originated in the book of Songs is a very important image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t is an image that is very common and very expressive. Willow in ancient poems has been given too much emotion and thought and formed a lot of willow image. It can refer to spring or farewell; sometimes it is a symbol of beauty or it maybe a symbol of missing one’s home and so 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deeply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e of the willow. KEYWORDS willow image Chinese classic poems. 目录 1.柳意象的研究现状 1 2.关于柳的内涵的研究 2 2.1 杨柳吐青表春天 2 2.2灞桥折柳表离别 2 2.3 故园之柳表思乡 3 2.4 以柳的枯荣感叹韶华易逝 4 2.5 以柳的枯荣感叹韶华易逝 5 2.6 以柳来砭世寓志 6 3.柳意象的形成原因 7 3.1柳树的植物学特征 7 3.2《诗经》的影响 7 3.3民间“折柳赠别”风俗的影响 8 3.4谐音双关的影响 8 3.5生命意识的体现 9 3.6易于入诗 9 谢 辞 11 参考文献 12 引言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而诗歌创作者们对“柳”却情有独钟。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的出现,最早的应属《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在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本文对常见的柳意象进行解读,以使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一重要意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1.柳意象的研究现状 纵观 20 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的研究概况,我们可以发现, 柳意象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据不完全统计,这 20 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共有 36 篇。80 年代以王立为代表,他撰文“柳与中国文学——传统文化物我关系一瞥”(《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从整体上分析了柳意象在中国文学 、文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从而开了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柳意象研究的先河。90 年代以刘卫英(柳意象的相思情爱内核及人格化历程 ;《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6期)、吴学良(相看指杨柳 别恨转依依——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惜别意识的审美透视;《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1期),蔡少军(生命之灵的滥觞──中国美感心态中的柳意象审美模式探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等人为代表,他们分别从柳意象的情爱内核、惜别意识 、审美模式、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层透视,使这一专题研究进一步的深化。21 世纪,探讨柳意象的情感意蕴、文化内涵和它成为典诗词典型意象的原因的论文明显增多。这方面以杨艳梅(论易安词的审美意象; 《松辽学刊:社科版》 ;1999年第6期)、石志鸟(《中国杨柳审美文化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文档评论(0)

xDpBSTop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