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10讲稿总结提高.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模块概述 本模块是一个反思型模块,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对教育技术应用的主要基础----建构主义的反思,获得思想、观念上的提高。 2.对信息时代的道德和信息技术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在社会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方面获得提高。 3.增强教师积极应用的意识,既要能够正确认识到现有条件可能存在各种限制的客观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困难中的有利因素以及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的能力。帮助他们根据现有条件来制定教育技术应用的计划,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深化教育技术的应用。 4.对培训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培训的理论、方法、信息技术如何有效用于教学等进行讨论,获得理论、方法上的提高。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头脑风暴:你如何理解建构主义?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要素 。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它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下面介绍何克抗教授对“建构主义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理论基础”的反思的主要观点。 活动1: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反思(60分钟) 活动2:师生互动——联系实际思考教育改革与建构主义的关系(20+10分钟) 活动3:建立信息时代的伦理道德观(30分钟) 活动4:制订后续学习计划 (25+10分钟) 活动5:评价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55分钟) 活动1: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论从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还是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出发,都应当对建构主义理论有较为全面、正确的理解与掌握,否则将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利用这次培训的最后一个模块——“总结提高” ,对建构主义理论作一扼要的介绍,并结合当前的教改实践对建构主义做一番认真的反思。下面我们分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活动1: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反思 (60分钟) 1.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