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缪斯”,然而这左手的写作却丝毫不逊色于诗歌。;余光中(1928-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四年。返台后,余光中先后在台湾各大学外文系任教。
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余光中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享誉海内外文学界,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方面(称为自己创作的“四度空间”)成就卓著。 ; ;文题背景:
余光中于1947年—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文章就是他“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黄昏”十八个月之后写成的 ;;二、朗读品味、正音。;整 体 感 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致写什么内容?(散文有神形,分别找出这篇文章的神形)
明确: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
形式上是“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一种思乡之情,一种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神)
2、请学生谈一谈对本文的总体感觉。
指导:(1)语言优美。
(2)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和含于其中的浓浓的乡愁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探 索 研 讨
1、全文的线索是?2、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3、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景物的?;探 索 研 讨
1、全文的线索是?
明确:“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
2、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
3、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景物的?
明确:文章先写了晴朗日子里的海与山,写了它们的色、光、神态、形态。
接着,笔锋一转“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又写了风起云涌的日子里的海与山。
最后一段,笔锋再转,从自然的山光海色转到了人类的活动,然而落笔处却并不在人,而在“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音”,将人类的活力与喧嚣刻划得淋漓尽致。
文章最后,作者以一首诗收尾。;寻找诗情画意
作者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灵,笔下很多诗意盎然的描写。请找出你喜欢的,说说它的美妙何在。;精华鉴赏 :
文章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对海、山的描绘极为传神精到 。如: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南海”,
一个“困”,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之态,而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
精心炼字,一字传神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指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状观景象
“到了深夜,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
将山、灯、海全都比拟作人,却又比人更有气势,加之以双声叠韵词的运用,语调铿锵,诵之朗朗上口。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叠音词,语调铿锵,诵之上口;“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山景的幽美和作者对幽美山景的热爱。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是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象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两相知的默契。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诗化的语言或化用古诗文
;第二、三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