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篇读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斐多篇读感

——读《斐多篇》有感 20131011322 杜莹莹 《斐多篇》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在临近死亡那一天与他的朋友和学生们关于死亡的充满了哲理的谈论,谈论的主要内容是正义和灵魂。苏格拉底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并深信生前行善的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幸福。此外,他还表明:作为哲学家,需要抛却肉体享受,让自己的心灵纯净、透明,没有杂质。这个清洁心灵的过程,他称之为学习如何死亡的过程。只有经过学习死亡,本质上纯正善良的灵魂和充满着欲望、肮脏的肉体才能彻底分离。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脱,到达天神所在之地。而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的原因,也正是他自信自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雅典人对他的处死,只是送了他一程——向着美好且永恒的天神之处。 在没有读过《斐多篇》和关于苏格拉底的其它著作之前,我对苏格拉底之死的了解,仅限于高中课本上那张苏格拉底一手端着毒酒,一手指向上方的油画了。关于他的死因,也就是他拒绝逃跑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为了维护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法律的尊严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是当仔细地读过《斐多篇》之后,我对苏格拉底和他的思想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西方思想的异同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斐多篇》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一些思想和行为方式,有很多我都深深地赞同、钦佩,也有一些我不能很好地理解、认同。 首先,苏格拉底不仅思想深邃,他的教授方法也别具一格。由于《斐多篇》通篇都采取了对话的方式,所以,“苏格拉底式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格拉底就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接生”知识。他的助产术,在《斐多篇》中最突出的表现应该就是“诘问式”了——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学说、命题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很少给出被提问者带有自己想法的、具有主观色彩的意见。他在教学生获得知识时,不是把这种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进行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他的谈话充满了艺术,就像助产士为人接生一样——助产士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帮助别人接生而已。同样地,苏格拉底的工作就是帮人们“生出”正确思想,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别人的传授。同时,惟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这种对话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苏格拉底是能够给予别人智慧的精神导师。 并且,朴素的辩证法在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中也多有体现,如从“美是丑的对立面,正确是错误的对立面……凡有对立面的事物必定从其对立面中产生……”等观点中,都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有很强的抽象能力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他的思想也因此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请你们指出,有什么办法可以改进我的解释…”苏格拉底待人谦虚严谨,这是有利于他在哲学之路上不断前行的。一个民族,不管文化多繁荣,都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长盛不衰。同样地,一个人,不管多博闻强识,都要虚心接受身边人的意见,这个人的思想才能不断丰富。苏格拉底正是这样,虚心接受身边人的意见,无论是对手,是朋友,还是学生。我想,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进行讨论甚至辩论的同时,伴随着思想的碰撞,和学生对新知的汲取,苏格拉底自身也在成长,因此,他与学生的交流,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斐多篇》中,对话的主要内容是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引导他的学生坚信人死后有灵魂,这虽然在本质上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但在当时,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运行。在智者学派兴起之后,他们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些思想被普遍接受,实际上是人的觉醒、人文主义的兴起,但是当这些主张被误读,就导致了雅典民众重视享乐,骄奢淫逸,世风日下,城邦民主制走向衰颓。但是,如果人们相信死后是有灵魂的,并且,只有生前行善,死后灵魂才会得到幸福,再次为人时才会拥有智慧和高尚的品德时,人们必定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人更善,而恶人,考虑到作恶之后灵魂的下场,想必也会收敛许多。因此,无论苏格拉底的初衷是什么,但从结果上看,当时,这种方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确实起到了作用。当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宗教维持社会秩序这种方法已经逐渐淡化。 此外,虽然说苏格拉底不惧怕死亡是因为,他坚信作为一个哲学家,自己生平的作为是良好的,可以让灵魂不受苦难,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他生前关于死亡和灵魂的论证以及临死时那句“克利托,我们必须向阿斯克勒庇俄斯进献一只公鸡”都可以证明他对灵魂永生的信仰。但苏格拉底面临死亡时的镇定和阔达还是为他平添了几分人格魅力,也正因如此,当他牺牲在雅典的民主制下时,他的学生感到“我们像是失去了一位父亲,我们的余生都将过着一种孤儿般的生活”。 苏格拉底的大义凛然固然可敬,但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做法和思想是矛盾的。在谈论死亡时,苏格拉底表示他

文档评论(0)

wst34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