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体几何习题课教师版
习题课、 一 2012年至2014年湖北省高考文科试题
1.(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__寸.
(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答案】3
.(201年高考湖北卷(文))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的个图,该四面体视图为
A.①和② B.③和① C.④和③ D.④和②
答案:D
3.(201年高考湖北卷(文))《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囷术:. 该术相当于圆锥的底周长L与高h,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近似取3. 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近似取A. B. C. D..(2013年高考湖北卷(文))如图,某地质队自水平地面A,B,C三处垂直向地下钻探,自A点向下钻到A1处发现矿藏,再继续下钻到A2处后下面已无矿,从而得到在A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为.同样可得在B,C处正下方的矿层厚度分别为,,且. 过,的中点,且与直线平行的平面截多面体所得的截面为该多面体的一个中截面,其面积记为.
(Ⅰ)证明:中截面是梯形;
(Ⅱ)在△ABC中,记,BC边上的高为,面积为. 在估测三角形区域内正下方的矿藏储量(即多面体的体积)时,可用近似公式来估算. 已知,试判断与V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5. 解答:(Ⅰ)依题意平面,平面,平面,所以A1A2∥B1B2∥C1C2. 又,,,且 .因此四边形、均是梯形.由∥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可得AA2∥ME,即A1A2∥DE. 同理可证A1A2∥FG,所以DE∥FG. 又、分别为、的中点,则、、、分别为、、、 的中点,即、分别为梯形、的中位线. 因此 ,,而,故,所以中截面是梯形. (Ⅱ). 证明如下:由平面,平面,可得.而EM∥A1A2,所以,同理可得.
由是△的中位线,可得即为梯形的高, 因此,即. 又,所以.于是.由,得,,故. (201年高考湖北卷(文))
2.(201年高考湖北卷(文))(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正方体中,,,P,Q,M,N分别是棱,,,
,,的中点. 求证:
(Ⅰ)直线∥平面;
(Ⅱ)直线⊥平面.
证明:
(Ⅰ)AD1,由是正方体,AD1∥BC1, 因为,分别是,的中点,所以FP∥AD1.BC1∥FP.
而平面,且平面,
故直线∥平面.(Ⅱ)如图,,,则.
由平面,平面,可得. 又,所以平面.
而平面,所以.因为M,N分别是,的中点,所以MN∥BD.
同理可证. 又,所以直线⊥平面. .(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如图4,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是边上的点,,是的中点,与交于点,将沿折起,得到如图5所示的三棱锥,其中.(1) 证明://平面;(2) 证明:平面;(3) 当时,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在等边三角形中, ,在折叠后的三棱锥中 也成立, ,平面,平面,平面; (2)在等边三角形中,是的中点,所以①,.
在三棱锥中,,②
;
(3)由(1)可知,结合(2)可得.
.已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第一题图) (第二题图)
2.(2013届湖北省八校联考题(文)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中圆的直径为4,该几何体的体积为,直径为4的球的体积为,则( )
A. B. C. D. 答案:A
3. (2014届武汉四月调考题(文)7)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 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不可能等于
A.1 B. C. D. 答案;C
4.(2014届武汉五月模拟试题(文)20题)(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ABCB=,AB=BC=2,P为AB边上一动点,PD∥BC交AC于点D现将△DA沿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