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设计和应用论文.docVIP

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设计和应用论文.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设计和应用论文.doc

  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设计和应用论文 ..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观点,主张从肝论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收到较好效果。但失眠症在中医临床辨证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尚缺乏可量化的客观指标,缺少一种可规范的评价标准,以使他人能够重复和推广应用。本研究根据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所列构成证候的症状和体征的程度、出现程度,进行量化。 【关键词】 失眠症 从肝论治 疗效评价量表 根据2002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对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山东等地区的调查,轻度失眠加显著失眠的发病率为43.5%[1]。而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症均以西药镇静催眠药为主..,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这给患者除失眠本身之外,还带来了其他很多痛苦,是当今临床医学的难题之一。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观点,主张从肝论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收到较好效果。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确有较好疗效,但失眠症在中医临床辨证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尚缺乏可量化的客观指标,缺少一种可规范的评价标准,以使他人能够重复和推广应用。笔者于2004年9月~2006年12月跟随王翘楚教授门诊时,进行了临床重复验证研究。 观察对象及方法 1. 观察对象 以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在上海市中医医院芷江中路和石门路中医门诊部失眠专科门诊以失眠为主症前来就诊的1 0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性287例,占28.70%;女性713例,占71.30%。在就诊以前服用安眠药的有559例,占55.90%;未服用安眠药的有441例,占44.1%。年龄:≤30岁:156例,占15.60%;31~40岁:206例,占20.60%;41~50岁:182例,占18.20%;51~60岁:237例,占23.70%;61岁以上:219例,占21.90%。职业排名(前三位):退休、职员、经商。 2.调查和统计方法 采用中医从肝论治失眠症临床证候疗效评价量表记录病例的一般情况、病案号、主诉、现病史及诊断,将要求填写的数字按预先制定的诊断因素数量化处理分类填写。将经数量化处理后的资料输入电脑,并运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诊断和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再采用上海市中医医院失眠症特色专科的中医失眠症证候辨证和疗效评价标准,分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郁化火(风)、肝郁犯胃(横逆)、肝郁犯心、肝亢肾虚6个证型,进行辨证分型量表计分。 4.治法和疗程 根据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经验,以柴胡、龙骨、天麻、钩藤、郁金、石菖蒲、白芍、丹参、合欢皮、蝉衣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肝阳上亢型加桑叶、菊花或白蒺藜;肝郁瘀阻型加赤芍、川芎或桃仁、红花;肝郁化火型加焦山栀、银翘或川连、黄芩,虚热加地骨皮;肝郁犯胃型加瓦楞子、蒲公英、八月札或旋复花、代赭石、苏梗或金铃子、元胡;肝郁犯心型加淮小麦、甘草、苦参或麦冬;肝亢肾虚型加仙灵脾、地骨皮或金樱子、菟丝子。中药每日1剂,早晚饭后各1次。疗程以满4周、6周、8周和10周的244例作为统计对象。 5.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失眠症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于服药前、服药后4周、6周、8周和10周各测1次。服药前与末次就诊时所测的分数作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并参照精神疾病采用减分率方法(减分率=(服药后总分-服药前总分)×100%服药总分)作出疗效统计。 临床痊愈:减分率≥75%;睡眠时间正常,总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少梦,入睡时间小于半小时,对睡眠质量满意,醒后无其他躯体不适感,已解除镇静催眠药的依赖。 显效:减分率≥50%;睡眠明显好转,总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对睡眠较满意,白天倦怠感消失,镇静催眠药减量过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好转。 有效:减分率≥25%;睡眠好转,总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镇静催眠药减量未过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减分率<25%;失眠症状及镇静催眠药用量前后比较均无改善或反加重,其他躯体不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6.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证型发病率见表1。表1:不同证型发病率表 结果:经卡方检验,各证型之间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证型发病率占前三位的依次为:肝阳上亢、肝亢肾虚和肝郁瘀阻。 证候发病程度与服用安眠药关系见表2。表2:证候发病程度与服用安眠药关系 结果:经卡方检验证候发病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服用安眠药与服用安眠药的证候发病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4例证型与临床疗效关系见表3。表3:244例证型与临床疗效关系 结果:从肝论治基本方对6个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疗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