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句格言育英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句格言育英才

三句格言育英才 ——记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 吕晓钰 王 静 刘 星 ?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专业由于缺少本科设置,知识结构横跨文理,因此该专业曲高和寡、生源短缺。就是在这样一个冷门专业领域里,山东大学马来平教授辛勤耕耘三十余载,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佳绩,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该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方法。 马老师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并入选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库及全国软科学研究会专家库。马老师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工作30余年:20世纪70年代末,加入自然辩证法研究队伍;20世纪80年代初,师从国内第一位自然辩证法专业博士生导师舒炜光先生。马老师培养的已毕业博士研究生中,两人的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多人论文获评校级或院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中,多人考取全国知名院校博士生——仅1998~2003年6年间,11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博士生,占学生总数(16名)近70%;其余毕业生顺利就职于政府机关、央企或省级媒体等部门。鉴于其培养学生方面的优异成绩,马老师曾荣获一次“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两次“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教育厅、财政厅联合授予马老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马来平老师是如何在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绩?他的学生又是怎样破茧成蝶,实现飞跃的呢?“学生们笑称我给他们传授了三条锦囊妙计。其实,所谓妙计不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三句格言”,马老师如是说。 一、“用理想统帅一生中的一分一秒”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们都熟知这样一句话:“用理想统帅一生中的一分一秒。”这是马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他经常用来鼓励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发愤读书的一句口头禅——强调理想的重要性,注重引导学生一心向学、心无旁骛,树立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并以此形成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的近期目标。在3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马老师用实际行动向学生们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每年4月研究生录取名单确定后,马老师总会与新生进行谈话,鼓励新生树立理想——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落实到学业上就是让研究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马老师把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必备的知识结构进行分解,精选经典著作和必读书籍汇总成《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基本书目》发给新生,要求学生尽快投入学习,全面了解科技哲学研究范围,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确定录取到正式入学的这段时间内,马老师会根据各个新生的读书进展,与之交流讨论、解答问题。无形中,学生们的学制就“延长”了半年。正是在这半年的非正式学习中,新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专业基础得到加强,进而端正了专业态度,初步确立了学习目标。 硕士生蒋青海回忆道,当年4月他被录取后,马老师便建议他提前到校读书。由于本科阶段他学的专业是社会学,自己也希望在开学前能预先熟悉科技哲学专业的专业知识,于是蒋青海欣然接受了马老师的提议。可刚上自习没几天,他就有点厌倦了,常常溜到校门口的洪楼广场看别人下象棋。马老师从侧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要求蒋青海每晚11点给他发短信扼要汇报一天的读书进度和主要收获,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当面汇报。在马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这种汇报方式一直持续到9月学校开学。在此期间,蒋青海扎扎实实地阅读了一批专业书籍,完成了大量读书笔记,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新生正式入学后,马老师针对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为其确立不同的研究目标,要求学生细化目标、分阶段完成。得益于马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很多学生将个人的专业兴趣升华成了终身的学术追求。王刚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入校之初他兴趣广泛,但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马老师根据其知识背景为他选定了“明末清初天文学与儒学关系”这一研究方向,并给予跟踪指导。很快,王刚便对此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王刚说:“入学后不久,恩师便为我指明了治学的方向,点亮了我的理想之灯,让我产生了做科研的动力。”理想催生的动力是惊人的,尽管王刚的家就在校园内,但为了节约时间,他坚持吃住在办公室,周末才回家,历时一年通读了《崇祯历书》《历学会通》等相关明清科学著作,积累了大量读书笔记。目前,王刚的毕业论文进展十分顺利。 在马老师的影响下走上科研之路的不仅仅是他的学生,还包括他身边的其他人。某国企一位副总是科技哲学硕士毕业生,他认识了马老师之后,经常向马老师请教一些学术和人生问题,逐渐萌生并坚定了辞职投身学术的想法。2012年,他毅然辞去年薪不菲的职位,考取了马老师的博士生。听说此事后,毕业后任职于上海某高校的吴越秀博士特地发来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