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解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0卷第6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1.1 13
加快环境治理 建设全面小康
杨 梅
(西南农业大学社科部,重庆 400715)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成为当今的一大公害。要建设全面小康,就必须正确处理
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基础与前提。
关键词:环境治理;全面小康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831(2004)06-0013-02
一 、我国环境治理的实践和认识现状 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制约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实践上局部改善,总体恶化 (二)认识上严重滞后,亟待加强
自1995年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以 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可持续发展等角度
后,政府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如加快环境立法,在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运
政府机构改革中强化环保和国土部门。1998年后,国家相继 行呈现健康的正向发展态势。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
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 却呈现反向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三废”排放量
要》。1998年洪灾之后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而后又 日益增加,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生态安全日益严峻。资源的有
开始实施六大林业工程,防止荒漠化。实施“三湖三河两区” 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及北京市和渤海的环境治理、大中城市的天气环境信息披露、 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最大瓶颈制约。然
排放总量控制、加大环保投入等,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而,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性,没有认识
16.55%。然而,生态退化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到加快环境治理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治理,环境现状可用八个字概括:局部 首先,没有认识到生态良好是社会“文明发展道路”的重
改善,总体恶化。部分城市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 要标志。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善,但总体在恶化,大气污染加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明显,近 一 ,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海赤潮发生频率加快,70%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并且,我国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 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包括生态发展,是三者的协调发展、
一 。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 共同进步。生态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并且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荒漠化土地262万公里, 不能为经济的一时发展而损害生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
占国土面积的27.3%。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20世纪90 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
年代达每年2 460平方公里。虽然不断治理沙化土地,但治理 境放到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
一 亩退化1.3亩。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明显,建设速度赶不 性循环”,“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
上退化速度,草原面积逐年缩小。 后治理的路子”。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只重经济而不顾生态的
环境污染还出现新的特点:一是污染结构由工业污染过 片面发展观,牢固树立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为一
度到工业和生活污染并存,后者的排放量所占比率迅速上升: 体的全面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社会文明、就是
二是污染范围由点状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化肥、农药等化学 促进社会发展,破坏生态就是破坏社会文明、就是阻碍社会发
物质的使用,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三是污染区由大城市向 展的思想观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