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國學生漢字學習的認知與策略整理兼談漢字教學的建議 發表者: 管 韻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1st California Conference on Chinese Pedagogy July 5, 2008, Chapman University 研究動機 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使用, 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語言習得理論認為, 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可以促進第二語言的內化、存儲、提取或使用(秦曉晴,1996)。 在漢語教學的四大領域中,漢字的教學,往往較容易被教材或教師忽視,但對漢語學習者而言,漢字又是最困難的一環。既然如此,身為教師者,若能幫助學生發展漢字的識別技能或閱讀技能,將可有利於漢字教學。 問題意識 文獻中,外籍生學習漢字的策略主要為何? 學生常用的策略模式─漢字的圖象性及漢字的理據性,該如何兼顧與取捨? 漢字的學習策略是否和學生的漢字文化背景及漢字水平高低有關? 教學方式如何從學習策略的觀點考量,進而作有序的安排? 研究方法與範疇 方法:文獻整理 範疇: 評估文獻中漢字學習策略的調查方式 探討不同程度、背景與學習策略的關聯。 探討漢字的圖象性、理據性與漢字學習的關係。 從學習策略的觀點來給漢字教學做具體的建議。 McGinnis(1995)→問卷自評調查 發現大多學生皆認為「機械重複」和「編造故事」能夠有助於他們記住漢字。 Ke(1998)→問卷「學習策略的相對有效性」 除了重複書寫之外,「部件歸納」也是學生認為有效的策略。 江新,趙果(2001)→科學性的量表 制定量表更具信度,結果與McGinnis 並無太大差異。 → 上述三項調查,集中在同一程度的考察 漢字學習策略的文獻探討 Ⅰ 母語背景與學習策略的關係(江 2000) 漢字圈: 音義策略 應用策略 非漢字圈: 字形策略( 編造故事) 複習(重複)策略 漢字學習策略的文獻探討 Ⅱ 葉德明(2000)→12位不同國籍不同程度的外籍生 高級學生更擅於作形音的結合。 怕:心裡害怕,臉色發白 勤寫對高級學生來說仍舊重要。 筆劃順序:字形筆劃肌譯碼 曾金金(2000)→18位德國留學生 初級→翻譯、字卡 高級→拆字(形音識別策略)和重複練習 漢語程度與學習策略的關係 高級程度的學生傾向使用更多綜合性的學習策略,包括寫與拆字策略。 初、中級的學生則偏向重複書寫與編造故事的模式。 →編造故事或圖象式的策略是否真的有效,與漢字的理據性是否衝突? 漢字的理據性,表現在漢字部件、字音和字義之間的聯繫。李祿興(2003)說:「漢字的理據性,不僅僅指現代漢字是否合乎『六書』,還指作為一套記錄漢語的符號系統,漢字跟語言成分之間是否具有某種聯繫。 圖象學習測試成效 (洪慧燕 2005) 受試對象:未受過華文教育的美國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做了圖象學習法和傳統學習法的記憶測試比較。 經由圖象處理的漢字,存在腦海的記憶比較久,而且受試者也有比較高的答對率。但傳統學習法的學生,如果在這段期間內反覆練習的話,當然成效也是可與圖象組並駕齊驅的。 圖象學習法的負面因素: 比方獨體「象形字」本來就是從物象延伸,實體性較強;「會意字」和「形聲字」仍可以將部件兜合組成含意,但形聲字必須建構在形符、聲符的體系上,要用圖像來編造故事也相當費工。 並非每一個學生都適合運用圖象式的編造故事法與其花時間去編造故事,還不如依賴傳統的機械書寫,而且對於漢字文化圈的學生來說,漢字的形體並不陌生,李俊紅(2005)發現華裔學生對於漢字部件已經有較固定的抽象引申了,所以不必再用圖象來教學。 漢字理據性 王建勤(2005)則採「漢字構形」或「構形意識」來稱呼,研究美國學生在漢字識別中,是否存在結構的類型效應,漢字的結構方式對整字的認知加工是否有其影響。 受試者若是拒絕假字的反應時間長於非字的,就說明了漢字的理據性(正字法)對識別的影響。 例如把「加」字的左右部件顛倒,只是成為假字,因為漢字中,口字部還能放在漢字的右邊;但當「江」字的左右部件顛倒過來,就成為非字,因為三點水的形旁絕不可能出現在漢字的右邊。 這種構形理據的辨識,其實就是一種學習中的內隱假設,若學習者能好好善用此假設,就形成了外顯的學習策略了。 漢字文化圈V.S.非漢字文化圈 心理認知差異 漢字文化圈→漢字理據性 非漢字文化圈→因聲求義 張曉濤(2005)考察了非漢字文化圈學生的認讀偏誤,點出不少學習者在應用漢字理據性時,容易過渡泛化或混淆的項目,值得學習者做為使用部件策略時的提醒。 非漢字文化圈學生易因字義相同或相近而導致偏誤,尤其是雙音節並列式合成詞時,容易把其中的一個字讀寫成另外一個字。如把「學習」的「習」讀成「學」,「游泳」的「泳」讀成「游」。 原因:教學形式和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