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10-9 浅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解 读 内容提要 历史背景 《序言》主要内容 学习体会 一、历史背景 (一)写作和发表时间 1. 写作时间: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 2. 发表时间: 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4.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吸收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 (3)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 (1825年,英国) 2.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 (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256万人,法 国173万人) (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工人阶级出现大量的失业工人; 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对下降) (3)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斗争逐步发展 首先,工人破坏机器;其次,工人开展要求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最后,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如“三大工人运动”。 (4)工人斗争的经验 “三大工人运动” 先后失败,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没有一个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就是适应于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来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转变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的转变 (2)马克思、恩格斯学术研究的发展 1. 这篇序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 义,其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精辟的说明, 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下了经典的定义;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2. 这篇《序言》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正式诞生,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 基本内容 政治原因: 这就是他谈到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认为,英国的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理论)、法国的政治(现实)和政治学(理论)、德国的哲学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文明形态,但三个国家都带有片面性。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融合当时整个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注: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指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几个概念 “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法的关系和国家的形式一样,一方面应当从它们自身来理解,另一方面应当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国家和法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特殊表现。) 黑格尔的上述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因为他是从“绝对精神”出发来看待一切的,而整个宇宙被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展开,也就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而国家和法等,仅仅是绝对精神展开的一些环节。 (注:所谓绝对精神,是指一种理论化的上帝。) “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的概念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糟粕,把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建立在物质的经济基础之上,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内核,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市民社会”概念 “市民社会”是前面所说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 这里的“市民社会”可以用“经济基础”的概念代替,国家和法的形式则可以用“上层建筑”概念代替。“经济基础”指“物质的生活关系”,正如上层建筑指“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关系)”一样。 由此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他不是把“法的关系”和“国家的形式”看作是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而是把它们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 ,而这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根植于物质生产关系,换句话说,国家、法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四)《序言》的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 部分 P97-4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马克思所谈的是“自己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