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docxVIP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

关于新时期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农业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城乡食物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随着城乡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我国粮食供应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光温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我国食物供应和需求格局的重大变化  一、我国粮食生产格局的变迁    1.农耕文明的发展。我国西周时期农耕文明从关中平原扩展到黄河中下游,秦汉时期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区,隋唐时期更向东南沿海和西南山地大规模发展。宋代人口突破1亿以后,普遍采用梯田法和圩田法,直至明清时期,大面积开垦坡地和围湖造田。清朝乾隆年间人口相继突破2亿和3亿,道光年间突破4亿,大量引种玉米和马铃薯。近代随着工业和城镇发展,除东北和西北耕地有所增加外,沿海耕地渐次减少。随着技术进步,粮食平均亩产量由1952年的88.15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316.55千克,增长3.6倍。  据竺可桢研究,中国近5000年有4个暖期和4个冷期:第一暖期包括夏商两朝,黄河中下游地区呈现亚热带暖湿气候,河南称为豫州还有大象。第一冷期是商周更替期。第二暖期包括春秋、秦和西汉,亚热带植物在渭水流域生长茂盛。第二冷期包括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暖期包括隋唐两朝。第三冷期包括北宋和南宋。第四暖期仅持续100年包括南宋后期和元初。第四冷期包括明清两朝。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实,东亚季风区在暖期较湿润,冷期较干旱。  宋代以后农耕文明成熟,开垦山地和滩涂,以致明清在冷期仍有农耕文明大幅扩展,以支撑人口增长。农耕文明适应固定地域的战争,容易维持低水平的生存。但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使生态负荷长期处于临界状态,会造成生态退化和农村贫困。  2.近年粮食主产区北移。目前,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我国粮食产量的53%,商品粮的66%。主要原因是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南方耕地减少很快,而在北方粮食产区,粮食直补和国家投资对粮食增产作用明显。此外,北方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在灌溉条件下适宜籽实农业,黄淮海地区适于小麦生长,东北湿地适于水稻生长。南方虽然水热丰沛,但光照略差。  3.食物供应格局与水热资源相悖。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不足,一些地方的地下水位出现漏斗状下降,东北平原积温偏低,黑土地退化,我国北粮南运的局面具有明显不合理性,食物供应格局与水热资源格局相悖,存在资源风险。  二、我国食物消费需求的变化  1.历史上我国食物消费以粮食为主。我国长期以农耕方式适应贫困生活和人口增长。1955-1980年,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支持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靠家庭承包制和技术进步解决了吃饭问题,食物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2.小康型食物消费需求人均口粮减少而肉奶增加。与谷物不同,大国的肉奶产品进出口率较低,例如,2001-2003年,中国和美国的肉类生产与消费比率为1.08和0.99,奶类生产与消费比率为1.00和1.Ol,人均产量可做人均消费量的参考。  我国动物食品以猪肉为主,依赖粮食饲料,许多省区猪的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6~8倍,生态压力很大。发达国家奶制品消费较多,主要依靠饲草和饲用作物。猪肉脂肪多热量高,现代型的食物消费需要控制热量,而转向生物活性更高的新鲜健康食品。  3.饲料供应的悖论。我国耕地紧缺但畜牧业却主要靠粮食。农家养猪尚可利用厨余泔水,规模化养猪养鸡完全依赖饲料。欧美养牛(12个月放牧,4~6个月舍饲)75%靠饲草,25%靠谷物。澳大利亚养牛90%靠饲草,新西兰100%靠饲草,他们的肉奶更充足。  耗粮畜牧业造成我国耕地与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饲料粮是粮食需求增长量的主体。我国应借鉴各国多元化饲草料的经验,恰当利用“上帝送给人类的两个礼物”——豆科牧草的根瘤菌和反刍动物的瘤胃,大面积栽培牧草,获取天然氮库,利用草食畜牧业使农业变活,农民变富,农村变美。  三、我国农业的科学布局  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取食物,除了在耕地上牛产粮食和用粮食饲养猪鸡,能够获取优质动物食品的土地资源还有很多。  1.我国农牧业分离、林牧业分离、农区与牧区分离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农林牧业结合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康庄大道。实践证明,南方贫闲山区在冬闲田种草,在坡地栽培牧草,在灌木和疏林地建设优质放牧地,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扶贫歼发和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2.建立农林牧业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我国除了青藏高寒区及河西干旱区,大部分位于东亚季风区,雨热同季,植物茂盛,但草食家畜发展不足,大部分草地和灌丛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和精心栽培,未能有效保护和利用。我国在建设好小麦和水稻等基本口粮田和商品口粮田的同时,应从7个方面统筹规划饲草料种植,包括天然草地、栽培草地、灌木和疏林地、林下草地、饲用作物地、饲料粮地、冬闲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