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docxVIP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

关于林惠祥在台湾民族史领域的学术创新  论文摘要:林惠祥是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学者中,他最早系统地调查研究高山族的历史文化,最早科学地论证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在台湾民族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林惠祥的台湾民族史研究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历史学派特色——将历史学和民族学有机结合起来,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相互印证,再结合人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他晚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深,积极追求民族史学的现实效用,以台湾民族史研究为维护祖国统一服务。  论文关键词:林惠祥;台湾;高山族;番族  林惠祥(1901—1958年),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考入菲律宾大学,师从美国历史学派考古人类学家拜耶(H.0.Beyer)教授学习人类学,仅1年时间,就取得硕士学位。归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教授,1934年出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建国后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主持建立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并任馆长。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民俗学等领域均卓有建树。就民族史方面而言,他是国内系统调查研究高山族历史文化的第一人,最早科学地论证了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学术成就。  一、首次对高山族历史文化进行全貌性研究  林惠祥是高山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开山学者。1929年林惠祥的“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调查”及凌纯声等之东北族群语言文化调查,开境内族群民族志田野工作之先河。1929年,任职于中央研究院的林惠祥受院长蔡元培之托,冒着生命危险,到日本占据下的台湾调查台北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高山族(当时称番族)文化遗俗。1935年,他在厦门大学任教时,于暑假第二次赴台湾高山族地区调查,搜集高山族文物。林惠祥认为搜集这些标本的意义在于:“可说明人类之原始文化,可为研究历史之助”;可为研究人类学和高山族文化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林惠祥将台北园山的考古资料与高山族的民族志合编成著名的《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列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三号),1930年在上海出版。该书对“番族”的名称、种属、体质、历史沿革、理番事业进行了论证,并有各族分述、生活状况、社会组织、风俗宗教、语言艺术诸方面的介绍和图照,对台湾高山族历史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  林惠祥在《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引言”中指出,研究台湾“番族”状况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从台湾“番族”的状况略可窥见人类文化史上之原始状态,同时“台湾为世界大岛之一,而番族之住地占全岛之大半,且此族与中国亦有历史上之关系”;“其状况之本身在史地上亦有知晓之必要”。  林惠祥结合实地调查材料,对汉文历史文献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载进行了分析和考订。《尚书·禹贡》有“岛夷”的记载,日本学者尾崎秀真所编《台湾古代史纲》指出,《禹贡》书中所言“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即指台湾“番族”。林惠祥通过对高山族服饰标本进行分析,验证了尾崎秀真的结论:“此说初似不经,然细考番族之衣服可信其无误;惟《禹贡》一书决非夏时之物,后世人方有此种智识也。番族之衣皆属麻质,卉服或即指此。”“‘织贝’二字,古注多不明了,或以为即是锦衣,然贝字终不能明。今考番族自古即以贝壳制成小粒扁圆珠,以为货币,并缝缀于麻质之衣服上以为盛装之服(所获一件缀贝珠六万数千颗)。所谓织贝惟此为最近。”  林惠祥首次将大陆人士和台湾高山族的关系追溯到三国时期。因古今地名不同,“而台湾的名称不过起于明代,故近代人只知追溯到明代”林惠祥在《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末附《中国古书所载台湾及其番族之沿革略考》一文,追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到三国时。林惠祥认为三国时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述夷洲为台湾,所称“夷”即高山族。他根据亲身见闻,对《临海水土志》关于夷洲的方向、地势、气候、风俗记载进行了分析,指出:夷洲“舍台湾外无可指,且近时日本人曾在台北发现指掌型之古砖,推其时代即属于三国,故夷洲之为台湾绝无疑义”。  林惠祥还对《隋书》关于“流求”的记载进行了考订,认为隋时所称“流求”决不是今日琉球,而是台湾。他引用《隋书·流求国传》的话:“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建安郡乃今日福建,从福建在古时水行5日可至者唯有台湾,“与今之琉球殊不合”他对《隋书·流求国传》关于“流求”风土气候、物产、居民体质特征的记载进行分析,认为其符合高山族社会的特征。他说:“文中又云风土气候与岭南相类,此亦以在南方之台湾为然,又云无牛羊驴马,然琉球产马颇多,以马为贡,而台湾则甚少。又云其人深目长鼻,此亦不类琉球人而似台湾番族。”“其种种风俗更酷肖台湾番人而异于琉球”,如“男女相悦便相匹配”等。l2忉他通过进一步论证得出结论:“宋时亦以台湾为琉求”,“元时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