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解读.docxVIP

简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解读.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解读

简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解读  论文摘要 《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行了规定,该制度的确立符合少年司法的国际潮流,同时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犯罪记录是对犯罪人的犯罪和处罚情况的客观记载,前科是该记录的否定性的本质。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重在“秘密保管”,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灭重在“消除记录”。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群体,各阶段的主体职权和责任各不相同,犯罪记录的范围一般作扩大解释,犯罪记录的查询和解封均有严格的程序要求。  论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由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刑事诉讼法》第五编专门设置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从侦查、逮捕、审判到刑罚执行和回归社会各个阶段,全程给予未成年犯罪人以特殊的保护。《刑法修正案(八)》也高度关注犯罪的未成年人,其中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算作累犯条件、未成年人犯轻罪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由此可见,相对于惩罚而言,国家更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的挽救。面对犯罪的标签效应以及未成年犯罪人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力,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运而生,在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一)犯罪记录的定义及其与前科的辨析  犯罪记录的本质是一种客观记载,对此多数学者并无异议,但各自在表达上稍有不同。有的学者将其简单表述为纯粹记载犯罪人的刑事判决及犯罪事实,有的学者认为犯罪人员的犯罪事实及国家专门机关对其的刑事处罚信息是犯罪记录的内容,某些信息载体,如司法数据库是其外在形式。201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国家安全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该《意见》,犯罪记录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  不同学者对于前科的定义,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进而也导致了对前科与犯罪记录的关系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前科是对犯罪人的犯罪记录的规范性评价,因而前科与犯罪记录是评价结论与评价对象的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前科是犯罪人的犯罪事实,是犯罪记录的实体内容,也就是说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并不完全对立,即前科是抽象的、带有价值取向的,而前科具体化的结果则为犯罪记录。  (二)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定义及其与前科消灭制度的辨析  封存是指“密封存留”,犯罪记录封存,顾名思义也就是“将犯罪人的犯罪信息记载资料密封存留起来”。与犯罪记录封存相近的学术名词是前科消灭,二者均是国家为帮助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但同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科消灭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国家消除犯罪人的犯罪记录,使其法律地位不受歧视并恢复的制度。 两种制度的法律效果有明显的差别。犯罪记录封存只是将犯罪人的犯罪记录对特定人不公开,不排除一定情况下进行公开的可能性,并且在法律上犯罪人的地位并不改变。而前科消除重在“消灭”,即犯罪人的犯罪记录被视为不存在而且以后将不再查询到的可能性,在法律上行为人被视作没有犯过罪。可见,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效果没有前科消灭的法律效果彻底。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解读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即指对犯轻罪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只有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某些特定的机关或者组织可以查询的制度。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写入法典,标志着该项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一)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是特定的群体  即犯罪时未成年且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犯罪人。之所以将该制度适用对象限定为特定群体,原因有三。首先,是因为假如不封存犯罪记录,犯罪人会被社会贴上犯罪标签,在升学、就业或者入伍时受到歧视,而未成年犯罪人普遍敏感脆弱,在面对这样的压力时很可能会自暴自弃甚至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其次,未成年人犯轻罪多数是偶发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并不大,有必要给予其改过自新的机会,犯罪记录封存恰恰能够为其改过减少阻碍。最后,青少年是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人群,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有责任对犯轻罪的未成年人以特别的关注和保护,因此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也是国家履行责任的一种体现。在未成年人犯数罪的情况下,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的表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应当是指每个罪被判处的刑罚。 但这很容易导致不公平的现象,即假如数罪中每个罪的宣告刑均低于五年有期徒刑,但并罚后被决定执行的刑罚远高于五年有期徒刑,对于这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人的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有姑息之嫌。  (二)犯罪记录封存的各阶段的主体职权和责任各不相同  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启动模式是自动启动或者说是法院依职权启动。《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lt;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