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 [论文摘要]学界对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多数持建立再审之诉的观点。文章在理清相关概念后,从再审的功能及启动主体两方面着力论证了向再审程序改革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 改革 再审之诉 再审程序 虽然“迟来的正义非正义”,但不来的正义更会导致着负面的情绪在社会上蔓延。这样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坏,司法的公信力也将会被质疑。民事再审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的民事裁判。但是,纠错一要遵循诉讼规律,二要进行价值权衡。学界很多观点对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不加区分,大多是论证在我国建立再审之诉。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厘清。 一、对相关不同概念进行厘清 审判监督程序,学界很多学者也称之为再审程序,指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调解书中的错误而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该项程序不是每一个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而是一种例外的特殊审判程序。再审之诉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其特点在于整个再审制度建立在诉的基础上,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主要启动方式。再审之诉是“指终局判决确定之后,发现具有诉讼程序方面的重大瑕疵,或者该判决的基础资料中存在异常的不完善现象时,当事人以此为理由,例外地请求废弃该确定判决和重新审理该案的声明不服方法。” 笔者认为,审判监督程序和再审程序并不等同。审判监督程序为我国所特有,受超职权主义模式的影响,以司法监督权为权力基础,法院和检察院在审判监督方面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力。再审程序是均衡以司法监督权和当事人救济权为基础,由法院、检察院和当事人启动的,主要特点在于不是着重于公权力对再审的干预,而是相对均衡地对待和保障司法监督权和当事人救济权。 二、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立法上的变迁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中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权仅为法院的职权。法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程序,这在各国是鲜见的。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跃,社会公众对于通过司法正义来维护其权益的有着迫切需求。1991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不仅增加了作为落实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手段的抗诉发动审判监督程序制度,还增加了当事人基于申请再审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制度。 但是此次修订对当事人申请再审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明确具体的程序设计,司法实践中缺乏公开的、系统的程序规则,使当事人再审申请权变得申诉化和空洞化。检察监督的外在介入,也使我国再审程序被打上了政策形成型模式的烙印。检察院的抗诉制度更加强化了司法监督权。 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对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初见端倪。当事人有权申请再审的事由增加,申请再审的期限等具体程序有所完善。2012年对《民事诉讼法》大修改,废除了当事人就生效裁判享有的申诉权的规定,从立法形式上杜绝了当事人就法院生效裁判的再审申请权和申诉权的混乱现象。2012年修法对于检察院的抗诉情形、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的范围及期限做出了规定。 然而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立法修改并没有很好地完善再审制度。审判监督程序添加的当事人救济权在法律上还需完善,经过组装的两种功能模式在原有的审判监督程序中仍以公权力为重点。这种合二为一的由审判监督程序来承担司法监督和对当事人的救济这两种功能,并没有达到“简约”的制度设计。 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的立法沿革,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即再审模式由公权力的司法监督权为重点向私权利的当事人权利救济转移。此时,以我国再审制度的发展进程、启动民事再审的主体及再审目的为标准,将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与再审之诉进行排列,可以得到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再审之诉这样的过程。 三、审判监督程序改革的思路 (一)对再审之诉的质疑与出路 一方面,如前文论述,再审之诉是以当事人为主的对诉的权利处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民事诉讼程序不仅体现为诉,而且还包含了法院调解与当事人和解,甚至还包括当事人撤诉的情形。因此民事诉讼不仅仅是诉讼的“场”,也是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场”。在这个“场”中,程序是内涵,而诉仅是程序中的一部分。再审程序如同二审程序、普通程序一样,也是程序,因此再审之诉仅仅是再审程序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国外再审之诉的提法,不能简单地移植应用于我国的法制土壤。 另一方面,大陆法系的再审之诉主要是以当事人救济权为权利基础的再审模式,而我国目前是以司法监督权为权力基础的模式。对于目前就提出建立再审之诉的观点显然是有跳跃性的,不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从形式上确立再审程序,既兼顾了当前立法赋予再审模式的两种功能,又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具体情况,是当前审判监督程序改革的方向。 (二)再审程序在指导思想上对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 审判监督程序最初的设计是从司法监督的立场出发,最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原则。该原则的政治背景是在粉碎了“四人帮”,召开十一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