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伤寒66例临床分析.docxVIP

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伤寒66例临床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伤寒66例临床分析

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伤寒66例临床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西医联合;伤寒;麻杏石甘汤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味、头孢曲松钠和氯霉素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将66例伤寒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以内服麻杏石甘汤加味、静脉点滴头孢曲松钠和氯霉素;对照组33例,采用静脉点滴头孢噻肟钠和氧氟沙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7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头孢曲松钠、氯霉素治疗伤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  1995年和1997年,广西合浦县公馆镇及周边部分地区曾2次发生伤寒流行,虽然疫情很快被控制,但到目前为止,每年仍有部分伤寒病人发生。1995年1月~2000年8月共收治伤寒病人201例。为探讨伤寒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处理这类疾病的诊疗水平。笔者应用中西医疗法,对66例住院伤寒病人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伤寒的诊断标准参照《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将符合上述标准的66例伤寒病人纳入本次临床分析对象。  1.2 一般资料:随机将66例伤寒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平均(31±12.6)岁,平均病程(32±11.5)天。对照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35±8.4)岁,平均病程(29±13.3)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1)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用头孢噻肟钠和氧氟沙星静脉点滴,每日2次。7天为1疗程。(2)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和氯霉素静脉点滴,每日2次。7天为1疗程。用法:头孢曲松钠成年人1~2 g/d,儿童(3~12岁)剂量为20~80 mg/(kg·d),对于50 kg以上的儿童,使用时按成年人的剂量。病人退热后48~72小时停药。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者禁用本品。氯霉素的用法:成人1~2 g/日;儿童25~50 mg/(kg·d),2次/日,热退后48~72小时停药。同时煎服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 g、杏仁9 g、石膏60 g、炙甘草9 g、竹黄6 g、羌虫6 g、银花15 g、黄芩9 g、板兰根9 g、桑白皮12 g、藿香9 g等。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两组病人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酌用冰敷、酒精擦身等,烦躁不安者可用安定等镇静药。  1.3 观察项目与统计方法:(1)临床疗效。(2)主要观察指标变化。主要观察治疗前后退热情况、全身中毒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方法:组间疗效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观察指标中样本均数用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热退,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热退伴随症状好转或减轻。无效:发热不退,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恶化。  2.2 治疗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两组总有效率相比,χ2=4.24,P<0.05,差异有显著性。(2)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变化:治疗组热退平均为(7.3±4.5)天,对照组为(12.6±5.2)天,经统计学处理,t=4.43,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中毒症状改善为(8.4±3.7)天,对照组为(13.2±5.3)天,经统计学处理,t=4.27,P<0.01,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辛凉宣泄之功效。通过诱生干扰素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该方尚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2]。  而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特点。肠出血、肠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也随之产生。伤寒病人呈现出轻症化和不典型趋势,很多伤寒病人己不具备典型的高热症状,取而代之的是绝大部分中低热的病人,而且呈间歇性发作,热型不规则。更难发现有玫瑰疹和肠穿孔的病人。因此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超过1周以上者,均应做肥达氏反应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利于病情的控制。  从治疗的66例伤寒病人资料中发现,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头孢曲松钠、氯霉素治疗伤寒具有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因此,对于一经确诊为伤寒的病人,我们推荐采用内服加味麻杏石甘汤、头孢曲松钠和氯霉素注射液治疗,有利于病情的迅速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2.  [2] 施 杞.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