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胃肠道手术围术期营养支持
胃肠道手术围术期营养支持
治疗进展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临床营养发展史
第二部分临床营养的基本理论
第三部分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第四部分进展
第一部分
临床营养发展史
临床营养发展史( 国外)
1810年:发现第一种氨基酸
1831年:T. Latta对霍乱病人进行静脉盐水治疗获得成功
1838年:命名蛋白质
1887年:Handerer对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静脉葡萄糖输注
1911年:Kansch首次对外科术后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
1920年:命名维生素
1959年:Francis Moore提出NPC:N为150:1
1961年:Arvid Wretlind首先发明脂肪乳Intralipid
1967年:提出全静脉营养(TPN)概念
1970年:美国Scribner与法国Solassol提出人工胃肠概念;
提出全胃肠外营养(TPN)与全胃肠内营养(TEN)
临床营养发展史(国内)
1960年:上海中山医院开始探索外科病人营养代谢与营养治疗
1970年:南京军区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应用TPN(葡萄糖与蛋白水解液)
进行营养治疗获得成功
1974年:国内已有文章介绍营养的知识及临床应用总结(陈敏章)
1979年:上海中山医院也报告了肠外营养应用经验
1980年:国内生产营养型氨基酸(Vamin)、治疗型氨基酸、脂肪乳剂
(Intralipid)、维生素制剂(Soluvit/Vitalipid)、微量元素制
剂(Addamel/Glycophos)
临床营养概念在国内建立
1990年:临床营养概念在国内广泛普及
临床营养治疗开始为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
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成立临床营养中心/临床营养小组
第二部分
临床营养基础理论
营养支持的目的
维持氮平衡
保持瘦肉体
维护细胞代谢
改善与修复组织器官的结构
调整生理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营养物质的作用
能量: 维持机体正常体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作、器
官组织蛋白的更新与修复(合成与分解) 、生殖功能等。
糖: 提供/转运/储存能量;神经组织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参与机体抗体与激素的合成等。
脂肪: 提供/转运/储存能量;细胞膜结构基本成分;参与某些激
素(类固醇) 的合成。
蛋白质:器官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器官组织的生长、更新
与修复;激素与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提供能量。
维生素: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辅酶)。
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参与器官组织的组成;参与各种蛋白与激素
以及代谢酶的合成。
葡萄糖
营养的主要底物,4 kcal/g
输入速率 5 mg/kg/min
每天最大利用率为750g,
实际用量每天以200~300g为宜
应激时机体对糖利用率下降,及时监测血糖
血糖维持范围150 - 180mg/dl (8.3-
10mmol/L)
脂肪乳剂 Lipids
提供能量(9kcal/g)和必需脂肪酸:
- 减轻高血糖和利尿
- 减轻脂肪肝、保护肝功能
- 减轻呼吸负荷
RQ - for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Ts) = 0.7
LCTs亚油酸过量造成免疫抑制,产生前炎症二十烷类.
提供能量比例:30-50% of infused calories
输入速率慢:LCT 0.1 g/kg/h
MCT/LCT 0.15 g/kg/h
建议最大输入率2.5 g/kg/day,
危重病人进一步限制达1 g/kg/day
能量代谢与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需求
脂肪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5-40%
当病人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且对脂肪耐受良好时,
脂肪乳剂供能可达50%
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