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育.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第一章 教育学与教育

课前的话 第一,教育学科重要性 具有国际性 教师资格认定必备条件 各地招录基础教育新教师必考“两学” 课前的话 第二,中小学与大学的教学区别 一是教师上课重视专题式、讲究上课线索的逻辑性与完整性,既依靠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即有时要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前变后,中变前,后变中) 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删补调 三是强调自学与探究式学习,有时上课是跳跃式的 课前的话 第三,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强 思想教育的内容多 课堂讲授多 提问多、见习、二至三次作业 积极配合,教学相长 课前的话 第四,课程学业成绩考评 考试,闭卷,纸质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80%, 作业和表现(考勤和上课提问)30-20% 教育学逻辑体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培养人的学问(学科) 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培养人是教育学的核心问题 培养人:教育、教育学的原点 教育学逻辑体系 教育、教育学绝对不能离开社会与人 教育学必须围绕着社会与人展开 社会与人是教育学永恒主题 教育学逻辑体系 教育学发展通过两个脉络进行 教育通过两条主线展开 ——教育与社会 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人 ——教育与人 怎样培养人 谁来培养人 教育学逻辑体系 培养人——教育与教育学(第一章) 为谁培养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社会:第二章) 培养什么人——教育目标定位(统治阶级、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章第一二三节,第四章) 怎样培养人——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定位 (第七、八、九、十、六、十三章) 谁来培养人——教育的主体定位(第五章、第三章第四节、第十二章) 家庭、社会、学校——全部教育的场所 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地位不同的两个主体 班主任——培养人的重要角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 (一)教育的产生p4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神化起源说 (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 符合我国教育起源的历史事实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p5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特征 1.原始教育 2.古代教育 出现学校、阶级性和等级性、脱离生产劳动、形式单一 3.现代教育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三)结论 1.什么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理解为“三二一” 2.教育的基本因素 三因素 (或六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教育环境)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教育的性质 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与社会发展关系的不平衡性(相对对立性) 4.教育的职能 传授生产知识 传授社会意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什么: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简化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中国教育学 2.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地位 P9 P13 各种版本划分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萌芽阶段 代表作:《学记》、《演说术原理》 2.独立形态阶段 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年 夸美纽斯) 《普通教育学》(1806年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3.多样化或科学化阶段(19世纪50年代后)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年 杜威) 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4.理论深化或现代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 《教育过程》(1963年 布鲁纳) 《教学与发展》(1975年 赞科夫)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启发教师的教育自觉,不断领悟教育真谛 2.获得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一)学习方法 好学 +会学=学会 (二)研究方法 直接研究方法: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调查法、体验法、文献法 间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 科学研究方法:管理学、社会学、数理方法 * * *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