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观概要
* 尊重用户 保护用户隐私(通讯录上传要经过同意,LBS暴露位置要告知) 不诱导用户 再每个体验店上以用户为重。案例:在所有的正文编辑处,加上crash后的内容保护 案例:系统邮件,采用真实的产品经理签名,而非机器思维的系统管理员” * 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硬导入用户,只会给用户留下坏印象,以后再也不来了 KPI是好产品的副产品,不为KPI而改变产品 * 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 案例:发错群的问题 案例:群名片,群屏蔽 抓大场景,忽略小场景 非重要的特性就放到设置里,放到设置里不如不做 * 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pony语) 贴耳朵体验。用手遮挡iphone屏幕为什么不会切换到听筒,而耳朵可以?为什么微信能识别你的耳朵? * 你的价值观(态度)决定产品特性 xxxxx * 改变用户习惯 电话发明一百年来,都在骚扰人 微信视频通话,不允许突然呼叫别人 你无法重新发明电话,但你可以改变打电话的方式 新的习惯,让用户更舒适 * 抛弃不人性的创新 创新不是基于推理 创新是为人服务的 “你要不计一切代价地展示聪明,还是选择善良? by 贝索斯 案例:耳机的按一下就开始说话(而不是按住)。是不能被接受的 * 避免战略行为替代真实需求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 避免”整合,需要整合,说明都不行了 避免”拉动“。需要拉动,说明是KPI了 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生命力 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 避免“全面”。全面的东西是平庸的 * 谢谢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观 来源于互联网 * 时尚是驱动力 “因为别人都在用” 人是跟风的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的驱动力 不要太“工具化” * 重视“屌丝”用户群 #日有所思#facebook,pinterest,instagram,path等产品解决了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些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 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 GALAXY Note:时尚?方便长指甲打字 触碰开关。比普通开关更贴近人的情感 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不在产品中参合自己的道德感 满足贪嗔痴,但又要用户“少发微信”。世界是荒诞的 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Steve jobs” * 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回顾一下,你们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涂鸦重要吗? 从别人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 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 他们xxxxx * 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需求不来自调研 需求不来自分析 需求不来自讨论 需求不来自经侦给对手 * 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每天花一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谈论他们是如何用你的产品的 他们的场景,感受等 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 忽略评论家意见 等待他们说“太好玩了” * 满足自己需求优于满足用户需求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 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 人同此心,从自身捕获大众需求 案例:已阅读 案例:语音提醒,语音找人 * 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心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的范例。人们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不弱mail 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鹏。会把握不到本质(案例:发语音瓶,还是文字?) * 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省钱 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不会成功。如果定位于更省钱的工具,可能就麻烦了。 微信不是QQ。“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反映的是心理满足至上 *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人 案例:附近的人 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 他们会发生什么? 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 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 * 为想法而做:朋友圈 想法: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漏好友但又要扎堆 一种比facebook,path更私密的社区 想法比功能重要 为自己要用而做 *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 做多源自于不自信 每天砍掉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 *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从大量反馈看出需求是骗人的(群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检验科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紧急处理.pptx
- 加油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docx VIP
- T∕CBMF 37-2018 T∕CCPA 7-2018-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性能与试验方法.pdf
- 公开课----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pptx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全部教案(共21课时).pdf VIP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乐读分享ppt课件[文字可编辑].ppt
- 工程经济学第3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现金流量.pdf
- 数据透视表教程-教学课件.pptx
- 日立GVF2、NPH系列FMT板、A板使用说明(2).pdf VIP
- 传染病预防控制必修和选修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