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肌肉适能资料
三、肌肉耐力 (三)等速测试 利用等速测试实施肌肉耐力检测与评价通常是在180°/s以上的关节运动角速度状态下 进行的,由于此时加载于肢体的运动负荷阻力较小,关节运动速度较快,因此常被用于检测和评价肌肉耐力。等速肌肉耐力测试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 (1)输出功率(power output,PO):快等速测试通常比慢等速测试可更精确地反映肌肉的输出功率。肌肉的输出功率除了受峰力矩影响外,还受运动幅度及力矩曲线形态的影响,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 AP)能敏感地反映肌肉的实际工作能力,是最常用的动态肌肉耐力功能指标之一。 (2)肌肉耐力(muscular endurance):肌肉耐力等速测试方案较多,常用采用以下2种。一种是耐力比测定,通常以180°/s关节运动角速度连续作最大收缩25次,计其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做功量之比,称耐力比。另外一种是50%衰减试验,一般以180°/s或240°/s速度连续作最大收缩,当有2~5次不能达到最初5次运动平均峰力矩的50%时为止,以完成的运动次数作为肌肉耐力评价的参数。 第三节 改善肌肉适能的方法 一、肌肉适能训练的原则 (一)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的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二)特异性原则 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或者专门化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的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安排练习原则 1、练习顺序 2、训练节奏 二、肌肉适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一)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若干负荷因素 负重抗阻训练是增大肌肉力量的基本手段,而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又和力量练习强度、练习次数和组数等多种负荷因素有关,美国学者伯特.沃德分别以构成这些负荷因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成的字串,即PIRTS,来表示这些负荷因素。 1、P(percent)—最大负荷百分比 最大负荷百分比P是表示力量练习强度的大小,通常以“最多重复次数(RM)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最大肌力的百分比来表示。 2、I(interval)—每两组练习之间的间隔是指每两组力量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其长短会显著影响力量练习时的肌肉代谢、激素和心血管反应。 3、R(repetition)—一组练习的重复次数是指一组力量训练中不间断完成的力量练习的次数 4、T(time)—完成重复练习的时间:指力量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完成每组力量练习时的总时间,反映动作速度的快慢。 5、S(set)—组数:组数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训练目的不同可规定不同的力量练习组数。一般情况下,一次力量训练课当中S可选择3-6之间。 (二)常用肌肉适能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1、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如手倒立、直角支撑等。 2、等张(向心)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如推举杠铃、负重蹲起、卧推等。 3、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如推举起杠铃后慢慢放下的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 (二)几种肌肉力量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分析 4、等速练习:等动练习是借助于专门的等动练习器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等速力量训练法是一种可以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满负荷”工作的力量训练方法。 5、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 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常用多级跳和“跳深”等练习。 三、肌肉适能训练效应 (一)肌肉壮大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壮大主要指肌纤维增粗、横断面积增加,即肌肉肥大的结果,其实质是肌肉收缩蛋白合成增加、内质网和结缔组织增多。 然而,肌肉肥大并不能完全解释力量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生理学现象,如研究发现力量训练引起男性、女性人群的肌肉力量的增长百分比相似,但是女性体积的增加不及男子,力量训练可使儿童和老年人肌肉力量明显增加,但不伴有肌肉体积等比例增加。此外,力量训练具有明显的“交叉转移”现象,即一侧肢体的肌肉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引起被训练的肢体肌肉力量增强,还可使对侧未接受训练肢体肌肉力量的增加。说明肌肉横断面积或肌肉体积增加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学因素。 (二)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 从肌肉生理学角度出发,将人体对外来运动刺激的适应在时间上分为4个阶段,即肌肉运动神经控制的改变、能量和肌肉蛋白质储备的增加、神经-肌肉调节功能的改变和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及一致性工作。 目前研究认为,神经肌肉运动控制是早期力量训练、优秀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