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辐射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核辐 射粒子的电离作用、穿透能力、物体吸收、 散射和反射等物理特性,利用这些特性制 成的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物质的密度、厚度, 分析气体成分,探测物体内部结构等,它是 现代检测技术的重要部分。 9.1 核辐射传感器 9.1 核辐射传感器 9.1.1 核辐射检测的物理基础 1、同位素 在核辐射传感器中,常采用α、β、 γ和X射线的核辐射源,产生这些射线的物 质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所谓放射性同位素 就是原子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这些 同位素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能自动发生衰变,衰 变中释放出上述射线。其衰减规律为: 核辐射检测要采用半衰期比较长的同 位素。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 核数衰变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这个时 间又称为放射性同位素的寿命。核辐射检测 除了要求使用半衰期比较长的同位意外,还 要求放射出来的射线要有一定的辐射能量。 9.1 核辐射传感器 9.1 核辐射传感器 2、 核辐射 核辐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放射出具有一定 能量和较高速度的粒子束或射线。主要有四种: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射线。 α、β射线分别是带正、负电荷的高速粒子流;γ射线不带 电,是以光速运动的光子流,从原子核内放射出来; X射线是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被激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能量。 表示了某种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辐射强度。由该式可知, 核辐射强度是以指数规律随时间而减弱。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表示放射性的强弱。辐射强度单位用1Ci(居里)表示:1Ci的辐射强度就是辐射源1s内有3.7×1010次核衰变。1Ci(居里)=103mCi (毫居里)=106μCi(微居里)。在检测仪表中常用mCi或μCi作为计量单位。 2.核辐射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 电离作用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穿透物质 时,在它们经过的路程上就会产生电离作 用,形成许多离子对,电离作用是带电粒子 和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α粒子(射线)由于能量、质量和带电量大, 故电离作用最强,但射程(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时、 能量耗尽前所经过的直线距离)较短。 β粒子质量小,电离能力比同样能量的α粒子要弱,由于β粒子易于散射,所以其行程是弯曲的。 γ粒子几乎没有直接的电离作用。 9.1 核辐射传感器 在辐射线的电离作用下,每秒钟产生的 离子对的总数,即离子对形成的频率可出下 式表示: 式中:E — 带电粒子的能量; Ed— 离子对的能量; I — 辐射源的强度; C — 辐射源强度为1Ci时,每秒放射出的粒子数。 9.1 核辐射传感器 (2)核辐射线的吸收、散射和反射 α、β、γ射线穿透过物质程中,一部分 粒子能量被物质吸收,一部分粒子被散射掉, 能量将按下述关系式衰减: 式中I、I0分别为射线穿透物质前、后的辐射 强度,h为穿透物质的厚度,ρ为物质的密度, μ为物质的质量吸收系数。 9.1 核辐射传感器 三种射线中,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β射线次之,α射线最弱,γ射线的穿透厚 度比α、β要大得多。 β射线穿透物质时,容易改变其运动 方向而产生散射现象。当产生相反方向散射时, 即出现了反射现象。反射的大小取决于散射物 质的性质和厚度。β射线的散射随物质的原子序数 增大而加大。当原子序数增大到极限情况时,投射 到反射物质上的粒子几乎全部反射回来。 9.1 核辐射传感器 反射的大小与反射物质的厚度有如下关系: 式中:Ih — 反射物质厚度为h(mm)时,放射 线被反射的强度; Im — 当h趋向无穷大时的反射强度,Im与原子序数有关; μh— 辐射能量的常数。 当I0、μ、Im、μh、ρ等已知后,只要测出I或Ih就可求出其穿透厚度h。另一方面,当I0、 μ 、h等已知后,只要测出I就可求物质的密度ρ。 9.1 核辐射传感器 9.1.2 核辐射传感器 1、电离室放射线传感器 右图为电离室示意图。电离室两侧设有二块平行极板,对其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四章 音频信号与声卡.doc
- 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方法幻灯片.pdf
- 1.听力的命题规律与测试重点.ppt
- 2008121114526_初中数学课堂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pdf
- (95分)创新思维及领导决策考试.docx
- 噪声控制及听力保护.doc
- 汉字错误记忆形_音编码差异研究.pdf
- 组织行为学讲义-社会知觉及归因.doc
- 高斯噪声与白噪声.ppt
- 上传用-YB-SPE-005 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带(套)和补伤片技术规格书 A.doc
-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规范演练7共点力的平衡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4.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英语课时分层作业9Unit3LifeinthefutureSectionⅢⅣ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模块素养检测含解析译林版必修第一册.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单元综合检测5含解析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WELCOMEUNITSectionⅡReadingandThi.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评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x
- 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docx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UNIT5LANGUAGESAROUNDTHEWORLDSect.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