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章-9章玻璃的光学性质着色和脱色.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9章玻璃的光学性质着色和脱色资料

第8章 玻璃的光学性质 8.1 玻璃的折射率 折射率——电磁波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降低 8.1.1 玻璃折射率与组成的关系 取决于玻璃内部离子的极化率和密度 分子体积——结构的紧密程度——网络形成体结构的体积和网络外空隙的填充程度 折射度——离子的被极化能力——阳离子半径;与氧离子之间的键强 可根据加和法则进行计算 8.1.2 玻璃的折射率与入射波长的关系——色散 玻璃的折射率随入射光波长不同而不同的现象。 光波频率与电子本征频率一致——共振——吸收相应频率的光波能量——引起折射率增大 折射率随波长减小而增大,当波长变短时折射率的变化更迅速的色散现象,为正常色散 8.1.2 玻璃的光学常数 主折射率(546.1nm入射光的折射率) 平均色散(主色散)(nF - nc) 部分色散(nd - nD)、 (nD - nc)、 (nG - ng)、 (nF - nc)等 色散系数(阿贝数) 相对部分色散:不同光谱区的色散与主色散的比值, 例如( nd - nD )/( nF - nc )等 8.1.3 玻璃折射率与温度、热历史的关系 温度升高-玻璃体受热膨胀 (1) 密度减小(分子体积增大)——折射率减小 (2) 阳离子对氧离子作用减小,极化率增加——折射率增加 (3)电子的本征频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吸收能量带朝低频方向移动——折射率增大 热历史 (1)保温温度 (2)冷却速度 8.3 反射、散射、吸收、透过 反射率—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直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光洁度) 反射率—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直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光洁度) 入射角 Sinθ≥n1 / n2 反射率—反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直反射 漫反射(反射面光洁度) 入射角 玻璃的折射率 镀膜 8.3.2 散射 微粒粒径很大时——反射 粒径小于入射波长时——丁达尔效应 粒径远小于入射波长时——瑞利散射 8.3.2 散射 由于玻璃中存在某些折射率的微小偏差而产生选择性散射 服从瑞利散射定律 8.3.2 散射 波长比较长的红光透射性最大,大部分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 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 当光穿过大气层时,被空气微粒散射的蓝光约比红光多5.5倍。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蓝的。 但是,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得多,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不同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8.3.3 吸收和透过 吸收: 1. 随玻璃的厚度增加,吸收增加; 2. 若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不相等,则玻璃呈现颜色。 3. 含着色剂的颜色玻璃的吸收——兰别尔定律 8.4 玻璃的红外和紫外吸收 不含着色剂的玻璃,在可见光区(390 ~ 770nm ),近红外波段几乎没有吸收 在2700nm处的吸收 —— OH- 分子、离子、原子基团的共振 —— 红外吸收 电子的共振 —— 紫外吸收 第9章 玻璃的着色和脱色 9.1 玻璃的着色机理 玻璃着色基本原理——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 对于可见光区来说: 玻璃对光的吸收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受到光能的激发,从能量较低的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轨道跃迁、电荷迁移、极化) 离子着色、硫系化合物着色、金属胶体着色 9.2 离子着色 过渡金属离子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引起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 离子价态、配位体的电场强度和对称性。 按电子层结构与光的吸收关系可分为三种: 从上述三种阳离子类型的特点,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⑴ 最外层(或次外层)上含有未配对电子或“轨道”部分填充者,电子容易在3d或4f“轨道”中发生跃迁,因此都是有色的。 ⑵ 最外层(或次外层)上的电子都已配对(包括全充满、全空)或半充满者,都是无色的(或着色很弱)。 ⑶ 在玻璃中凡是变价的阳离子,由于金属阳离子与周围氧离子之间有电荷迁移,产生荷移吸收,因此在紫外或近紫外区有强烈的吸收。 2.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着色 Sc、Ti、V、Cr、Mn、Fe、Co、Ni、Cu在周期表中组成了第一系列(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在最大容量为10个电子的3d轨道中,只有1~9个电子、因此可以在3d轨道中跃迁(称为d-d跃迁),在可见光区产生选择性吸收,从而使玻璃着色。 这类离子(除Co、Ni外),在玻璃中都是可变价的。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