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工程热力学
作业规范: 第一步:写出物理表达式 P1 =Pb + F1 / A 第二步:代入原始数据 P1 =Pb + F1 / A =771*133.32+(195/100)*98100 第三步:给出结果 1、宏观方法:连续体,用宏观物理量描述其状态,其基本规律是无数经验的总结 特点:可靠,普遍,不能任意推广 宏观热力学,平衡热力学 2、微观方法:从微观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角度研究热现象及规律 特点:揭示本质,模型近似 统计热力学 五.工程热力学研究方法 建环系 吕静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工程热力学:热能与机械能 物理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生物热力学 溶液热力学 热力学 热力学: 研究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何谓《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 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规律、 以及热能的直接利用等问题。 能源的种类: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原子核能、 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及地热能等。 一 能源的种类: 能量的种类: 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核能。 能源的种类 煤炭 23.3%、石油35.7%、天然气20.3%、水力2.3%、原子核能6.7%、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及地热能等11.6%。 1998年世界一次能源供给比例 光电转换 燃料电池 光热 聚变 裂变 燃烧 水车 水轮机 风车 电动机 发电机 转换 直接利用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热 能 电 能 机 械 能 风 能 水 能 化 学 能 核 能 地 热 能 太 阳 能 一次能源 (天然存在) 二次能源 再生能源 非再生能源 (燃料) 热机 燃料热能 的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将燃料的热能通过 各种形式的发动机 及发电机,使热能 变为机械能或电能 效率 25~55% 蒸汽动力装置 燃气动力装置 火箭发动机 内燃机 换热器 (热效率) 提高热效率是 我们的主要目标 工业锅炉、工业炉窖、 加热器、冷却器、蒸 发器、冷凝器等。 热 机 种 类 ? 发电(火力、核能) 40% ? 车辆发动机(内燃机) 25~35% ? 轮船发动机 25~35% ? 航空发动机 20~30% ? 制冷、空调 200% 能量利用率 火力发电装置基本特点 锅 炉 汽轮机 发电机 给水泵 凝汽器 过热器 1、热源,冷源 2、工质(水,蒸 汽) 3、膨胀做功 4、循环 (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制冷空调装置 基本特点: 1、热源,冷源 2、工质(制冷剂) 3、得到容积变化功 4、循环 (加压、放热、 膨胀、吸热) 每创造一美元国民产值的能耗 说明:管理水平、设备、工艺和技术落后,造成能源 损失大、浪费大、节能潜力大。 我国的能源政策是:节能与开发并重,缺一不可! 节能的重要性(1) 电力为例:我国电力 2 亿 5 千万千瓦 我国 0.2 kW/ 人 中等发达国家 1 kW/人 发达国家 6 kW/ 人 2050 年 ? 1 kW/人 ? 15 亿千瓦 节能的重要性(2) 2050 年 ? 1 kW/人 ? 15 亿千瓦 水能: 3 亿 7 千 6 百 kW 核能:2 亿 kW 风能、太阳能: 1 亿 kW 煤:9 亿 kW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研究对象: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利用与转换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1).研究能量转换的客观规律,即热力 学第一与第二定律。(2).研究工质的基本热力性质。(3).研究各种热工设备中的工作过程。(4).研究如何提高热工设备的效率问题。 热力学 第一定律 热力学 第二定律 工质性质 应用 应用 能量分析、 提高效率 水蒸气、湿空气、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 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三. 热力学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近代科技发展引起的三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18-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19世纪中后期,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发明。 第三次.本世纪中期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新兴材料以及空间技术、生命科学等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 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2.热污染 3.酸雨 4.破坏臭氧层 燃煤:SO2、粉尘、CO2 (酸雨) (温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