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的人文向度’研讨会 - 南华大学建筑与景观学系.doc

‘绿建筑的人文向度’研讨会 - 南华大学建筑与景观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建筑的人文向度’研讨会 - 南华大学建筑与景观学系

地域主義思想與綠建築 Regionalism and Eco-architecture 魏光莒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Kuan-chu Wei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Art,Nan-Hua University 內文摘要 「綠建築」及「地域主義」,雖有不同的關懷層面,但是這兩者的理念頗有相呼應之處,很值得我們重視。建築理論家法蘭普敦(Kenneth Frampton)所提的「批判性地域主義」,是具有深刻文化思想的一門建築理論。它有非常豐富的理念層次與文化反省。首先,它將建築的思考,再度回歸到「場域」。尋找應怎麼與「自然環境」、與「土地」再作結合,再度建立彼此長遠悠久的關係。這是對現代高消費文明所造成的生態破壞與環境危機,有適切的反省及應對。另外,它將建築的思考,再度回歸到「文化」。強調以「文化(包括其在地傳統、民族性、社群特性)的價值」為主位,以解脫對寰宇性科技文明的信念與依賴。嘗試將建築由長期陷入「科技理性主義」的迷思之中,釋放出來。本文選定對「批判性地域主義」此門重要學理,作出系統的分析及解讀,期望能給「綠建築」的人文性思考,帶來一些啟發。 地域主義思想與綠建築 Regionalism and Eco-architecture 魏光莒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Kuan-chu Wei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Art,Nan-Hua University 「綠建築」,是一種以「環境生態保育」為根本價值追求的建築設計理念與實踐。在推展「綠建築」的工作上,以技術為導向的建築檢測數據及客觀指標之研發,已經卓有成績,獲得了學術上較為熱烈地討論。但在建築理論或哲學的層面,其實尚有待發展。如何更深刻地開拓出「綠建築」的理論意涵與社會實踐,如何將「綠建築」化為影響深遠的文化發展,這都是有待開拓的工作。而清楚的思想內涵與設計原則,也將是「綠建築」能否與社會主流價值對話,成為進入社會知識平臺及公共論域的關鍵。這也是有待發展的方向。 這篇文字主要想從「後現代思潮」的理論脈絡裡,嘗試對「綠建築」的人文思想層面作一個初步探討,並以「批判性地域主義」作為主要選定的理論脈絡。這其中所談到的議題包括:「綠建築」,是否涉及新的社會實踐方式,是否須以不同的思維方式來面對「現代文明」? 是否應尋找更「在地性」的哲學觀點,來重新理解「綠建築」? 這就是本文論述的基本旨趣。 I.「亞太建築師憲章」的啟示 亞太經濟會議(APEC)組織,於2002年會議期間,頒發了一份劃時代的「亞太建築師憲章」。這份文件,首次提出了對在「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工作的建築師們的共同規範與核心信念。這樣的歷史性文件,出現在21世紀初葉,這是深具意義的,也開啟了亞洲建築的新思考與新視野。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憲章中有著鮮明的「綠建築」概念。而且,其「綠建築」的基本概念,不只是狹義上的技術考量,更涵蓋了對於「人文向度」的大幅覺醒,頗具有學理上的深度及亞洲文化「繼往開來」的氣魄。 首先,這份宣言的核心部分,列舉了六項很清晰可解的「設計創作原則」。包括下列六條: 任何一位「亞太建築師」在創作建築設計時,須要具備這些基本職能: 須要同時滿足美學上的及技術上的需求。 須要曉得建築的歷史與各種理論,以及其相關的各類藝術,亦須曉得技術議題與各人文科學。 須要展現對「人群(people)」與「建築物」之關聯性的了解,對「建築物」與「環境」之關聯性的了解,並應了解如何讓建築物與建築物間的各種外部空間,都能呼應人的各種需求及人的尺度(human needs and scale)。 須要能呼應(respond to)對生態環境的關懷,並能面對及處理「可持續性環境(sustainablity)」的議題。 五、 須要具備土地使用規劃(land-use planning)及規劃流程的技能。 六、 須要考量文化的及社會的因素,並深入理解建築師對「社會」的責任。(註1) 這份憲章,是以一段簡短的「綜合論述」作為總結。而這個總結,則是用史詩般的文化視野及筆觸所寫成的,深具啟發性。 它說道: 一種文化最能垂諸永久、最富於啟示的紀錄,即是她的建築。在所有的一切藝術中,建築最能生動地透露出它那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及文化進步的情況。同時,它也給所有過去的時代,留下了人類行為及價值的永久證據。它也永不停滯,當人們的習慣、需要及期望改變時,建築亦將隨之改變。 經由建築,人們可對當地的民族習性、民族精神及生活方式,作深入的瞭解。因為,建築是融合一個社會的文化與歷史淵源,是利用了自然氣候、天然資源和經濟力量,是經過原有的知識與創造力以及自由想像和自由行動等,所共同塑造後的結晶。所以,一個國家的過去、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