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 同济大学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 同济大学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 同济大学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1. 某工厂包装车间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1 楼板的设计计算 1.1.1 设计资料 (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 材料选用 混凝土: C30 (fc=14.3N/mm2, ft=1.43kN/mm2); 钢筋: HPB300 (级钢,fy=270N/mm2)。 (4). 截面尺寸 柱:400mm×400mm; 梁:两个方向的梁宽均为b=200mm; 板:板厚h=100mm。 (5). 泊松比取0.2。 1.1.2 荷载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0 kN/m2 100mm钢筋混凝土板 0.10×25=2.50 kN/m2 15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 3.16 kN/m2 永久荷载设计值 g=1.2×3.16=3.79 kN/m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3×8.00=10.4 kN/m2合 计 14.19 kN/m2 1.1.3 设计计算 跨中最大正弯矩在可变荷载为棋盘形布置时,简化为当内支座固定时 qq g??g?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与当内支座铰支时q??作用下的跨中弯矩之和。支 22座最大负弯矩按可变荷载满布时求得,即内支座固定时g?q作用下的支座弯矩。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将周边梁对板的作用均视为固定支座。平面布置简图如图1所示 g??g? q10.4 ?3.79??8.99kN/m2 22q10.4q????5.2kN/m2 22 计算跨度 纵向: 中间跨 l0x?min{lc,1.1ln}?min{3.4,1.1?(3.4?0.2)}?3.4m 边跨 l0x?min{ln? abhb ?,ln???min{3.3?0.1?0.1,3.3?0.05?0.1}?3.45m 2222 横向: 中间跨 l0y?min{lc,1.1ln}?min{2.2,1.1?(2.2?0.2)}?2.2m 边跨 l0y?min{ln? abhb ?,ln???min{2.1?0.1?0.1,2.1?0.05? 0.1}?2.25m2222 图1 双向楼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简图 理论计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当板间支座弯矩不平衡时,实际应用时刻近似地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的平均值。计算配筋时有效高度取值,对跨中截面,纵向h0=70mm,横向h0=80mm,对支座截面均取h0=80mm。 楼板配筋,对于按照内力配筋若小于楼板最小配筋率的,配筋时取最小配筋率。其中最小配筋率按下式计算: ?min?{0.45 ft ,0.2%}?0.238% fy 对应的配筋量最小为:As??8@200 表1 按弹性理论计算弯矩 表2 按弹性理论计算配筋 楼板配筋图如图2所示。 图2楼板配筋图 1.2 梁的设计计算② 1.2.1 设计资料 (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 材料选用 混凝土: C30 (fc=14.3N/mm2, ft=1.43kN/mm2); 钢筋: 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PB400 (级钢,fy=360N/mm2)。 其他钢筋均采用HPB300钢筋(1级钢,fy=270N/mm2) (4). 截面尺寸 柱:400mm×400mm; 板:板厚h=100mm; 次梁:h=(1/18~1/12)l=3400/18~3400/12=189~283mm,取h=250mm; b=(1/3~1/2)h=250/3~250/2=83~125mm,取b=100mm。 主梁:h=(1/14~1/8)l=8800/18~8800/12=629~1100mm,取h=900mm; b=(1/3~1/2)h=900/3~900/2=300~450mm,取b=400mm。 平面布置简图如图1所示。 1.2.2 次梁的设计 (1). 计算简图的确定 如图3所示,将主梁、次梁的荷载分别当作三角形分布以及梯形分布。 图3 梁计算简图 实际上将6跨的次梁按5跨计算,得到其计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