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论文.docVIP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论文.doc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论文 .freeler(1990)有一个重要理论前提,即新技术的产生主要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追求新技术之最终赢利的结果,新技术的生产量是由新技术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沿着这一思想,对一国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就有两种可能的思路,一是从新技术生产供给的视角进行,另一是从新技术市场需求的视角进行。 现有的关于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freeler(1990)的新技术生产模型、波特(1990)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Nelson(1993)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等思想为分析框架,从新技术生产供给的角度展开的。这些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一国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Furmaal,2002;Anneloes and Hesen,2004;Cheung and Lin,2004),如Furman et al(2002)发现仅研发投入就能够解释OECD国家之间创新能力差异的90%。这些研究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一国研发投入的决定因素,既然研发投入对一国创新投入的提升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不尽可能多地把资源配置到技术创新部门呢?事实上,世界各国研发投入占其GDP的比重均不高,不少国家低于0.5%,仅少数几个国家超过了3%。一旦我们开始思考一国、一地区乃至一企业研发投入的决定因素,我们就不能仅从新技术生产供给的角度来研究新技术的生产,而必须把目光转向一国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对研发投入和新技术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从新技术市场需求的视角,来对国家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发现。这是本文的目的,也是本文与现有实证研究的不同之处。本文下面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现有文献的进一步评述;第三部分是本文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市场需求规模制约技术创新的机制,提出了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第四部分是用跨国的数据对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对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的验证;第五部分是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与从需求角度研究国家创新能力相关的文献,可分为对国家创新括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和对国家创新能力的研究,下面分别加以评述。 (一)研究国家创新活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的文献的评述 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创新活动的“供给推动”(supply push)假说,认为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包括科学知识的发现、技术机会、研究实验室的效率、投资的机会成本等(Rosenberg,1974;Dosi,1988)。另一些经济学家支持创新活动的“需求拉动”(demand pull)假说,认为销售规模和可赢利性的变化刺激了研发投入(Judd,1985)。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说,不少学者把经济周期和创新活动的周期性行为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创新活动是顺周期的(需求拉动),还是反周期的(供给推动)。但是实证的结果很不一致。一些学者发现创新活动是顺周期的(Geroski and ansfield,1981)。对3家企业(其中一家是化学公司,两家是制药公司)产品开发的深入研究表明,大约60%的项目实现了技术指标,30%进入了商业化阶段,只有12%创造了超过成本的利润。 除了非常高的失败率,技术创新的固定成本也非常高。据报告,开发enchik and David(1983)的实证研究也支持收人分配影响总消费的观点(转引自袁志刚、朱国林,2002)。此外,高质量新、老消费品的价格往往很高,在一国总收入和人均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差距越大,则该国买得起高质量新、老消费品的人就越少。因此,贫富差距也会影响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 综上,本文将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用三个基本要素、三个补充要素来衡量。三个基本维度或要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收入(可用GDP表示)、人均收入(可用人均GDP表示)和收入差距(可用基尼系数表示)。其中一国的GDP指标,反映了其市场需求的总量和总体购买力,其他条件不变,GDP越高,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大。人均收人指标,如人均GDP,反映了一国人均的购买力水平,其他条件不变,人均收入越高,该国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大。基尼系数反映了一国收人的集中程度或不平等程度,其他条件不变,基尼系数越高,则该国能够买得起高质量新、老产品的人群越少,其有效需求规模就越低。从统计学的意义上看,这三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国收入的总量、平均值和不平等程度,具有独立性。 补充要素之一是一国的进出口规模或经济开放程度。作为内部市场的延伸,其他条件不变,进出口规模越大,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可能也越大。一国的开放程度,是一相对值,一般用其进出口规模占GDP的百分比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反映了该国内部市场的延伸。但是,绝对值指标进出口规模,更能反映一国内部市场的延伸,而相对值指标,更能反映一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