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反对专制,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政治思想论文.docVIP

李贽反对专制,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政治思想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贽反对专制,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政治思想论文.doc

  李贽反对专制,追求平等、张扬个性的政治思想论文 ..毕业 无论是在中晚明心学派思想家群体中,还是在泰州学派平民儒者中,李贽都因其提出反对专制、追求平等和张扬个性的政治思想而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李贽(1527-----1602年),字卓吾、笃吾,号温陵居士,又号宏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商贾出身,四世祖曾与色目人联姻..毕业,父、祖俱奉伊斯兰教。李贽少时通习《五经》,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考中举人,历任县教谕、南京国子博士等职。四十五年(1506年)赴京师任礼部司务,位微俸薄,但安之若素,一心访学求道。是年始习阳明心学,潜心道妙。后师事王艮之子王襞,得泰州学派真传。万历五年(1577年)调任云南姚安知府,寻因厌恶仕宦生活而携家赴湖北黄安耿定理家,教授其子弟。万历十二年(1584年)定理卒后,将家眷送归泉州,只身一人居麻城龙潭湖上芝佛院,专心治学近二十年。晚年落发明志,甘以“异端”自居。李贽具有鲜明叛逆精神的思想难以为正宗儒者和当政者见容,他的著作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其著作《藏书》刊行,益遭当权者忌恨。给事中张问达参劾李贽,神宗诏令“严拿治罪”;三十年(1602年)春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被捕,三月十五日以剃刀自刭,卒狱中。李贽著作甚丰,主要有《藏书》六十八卷、《续藏书》二十七卷、《焚书》六卷、《续焚书》五卷以及《史纲评要》、《四书评》、《李氏文集》等。 自孟子以来的儒家学者高扬“民本”论旨,并以之批判、抗衡现实的专制王权。但其从来无意于否定王权专制制度,故而不仅从来没有提出过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反而在抨击暴君暴政的基础上设计以治权在君为一般法则的、理想化的“圣王之道”,而“民惟邦本”及重民爱民等则不过是体现了这种“圣王之道”而已。所以,“苟无民,何以有君”(1)成为统治阶级的共同认识,历代王朝均将儒家“民本”论奉为统治思想,许多帝王发诏旨、著文章阐发“民本”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就连荒淫无道的暴君隋炀帝也大讲“民惟邦本”、“富民足君”。至于儒家学者则在倡言其“民本”论的同时,更力论“尊君”的必要性。这样的思想显然与王权专制主义相融无间。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框架之下,君主有着绝对专制权威,而百姓则永远是君主的仆妾,毫无自由、平等可言。李贽对此似有所洞悉。他指出: 夫天下之人不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其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2) 一方面,贪暴的统治者扰乱人民的生活,使人们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奉行儒学的“仁者”以“德治”、“礼治”之名,或用道德礼教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或用政治法律威权来禁止人们的行动自由,同样使人们的个性无法发展。在“贪暴者”扰民的时代,人民固然不得其所,而在口口声声要使人民各安其分、“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的“仁者”统治下,人民照样“大失”其所。“贪暴者”与“仁者”互为表里,构成以王权支配社会为本质特征的阴阳组合结构,使人不成其为人。人们易于看清“贪暴者”的凶残,却不易识破“仁者”以“德礼”害民的实质。因此,李贽特撰《论政篇》,指出“君子之治,本诸身者也……本诸身者,必取于己”,但“君子”不懂得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不能把自己的喜好憎恶强加于人,于是,“有诸己者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者而望人之同样”,“君子”从一己好恶出发,对天下之民“欲为一切有无之法以整齐之”,遂“有条教之禁,有刑法之施”。即然德刑之治皆由“君子”个人愿望和利益而制,故其只是一家之礼法而非天下之礼法,并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有“条教之禁”、“刑法之施”、“旌别淑慝之令”都不过是为巩固专制统治、防范民众背离“王道”而设,不仅不能造成和谐社会,而且还会使“民日以多事”、“导之使争”,故其危害在某种意义更甚于“贪暴者”的扰民之政。因为人民对“贪暴者”的统治可以起而反抗,“仁者”的德礼之治却将人民禁锢在礼教名下,动弹不得,日趋麻术、盲从。李贽对专制制度的批判,无疑是很深刻的。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专制王朝的统治思想,儒者亦因之而登入庙堂,以其学入仕。但李贽却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一个重要论题,就是“儒者不可以治天下国家”。他指出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家空谈道德,使士无实学,其结果使得在国家民族处于存亡危急的紧要关头无人可用。他说:“嗟呼!平居无事,惟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以为杂念不起,便是真实大圣人大贤人矣。其稍学奸诈者又挣入良知讲席,以阴博高官,一旦有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主互相推诿,以为能明哲。盖因国家专用此等辈,故临时无人可用。”(3)他揭示“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其实不可以治天下国家”(4),认为儒臣的根本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