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教育思想中的心性关怀论文.docVIP

杨昌济教育思想中的心性关怀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昌济教育思想中的心性关怀论文.doc

  杨昌济教育思想中的心性关怀论文 摘要:杨昌济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教育首要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树立为国、为人的“公共心”。他的教育思想中体现了对人的“心性”的关怀,倡导“德性”、“德行”的“知行合一”。中央提倡“八荣八耻”的社 摘要:杨昌济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教育首要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树立为国、为人的“公共心”。他的教育思想中体现了对人的“心性”的关怀,倡导“德性”、“德行”的“知行合一”。中央提倡“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质上也是要培养一种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的社会“公共心”,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明确这一点。而在这一点上,杨昌济的思想可资借鉴。 关键词:杨昌济;心性;教育;公共心 作为上世纪初的著名的教育家之一,杨昌济先生一生服膺教育救国理念,并切实行之。杨昌济出身儒学,并且兼通西方学说,其教育思想学贯中西。因此,他的教育理念既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特征,也有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杨昌济以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将两方面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地的融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在教育领域中的代表。其中,他在教育思想中对于人的心性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一、教育思想中的心性关怀 教育并不仅仅指的是传授知识,同样还应该包括培育学生的高尚的德行、强健的体魄等。杨昌济按照教育达到的目的不同将教育区分为两类:体育和智育。其中,体育指的是身体上的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的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卫生等等一类的教育;智育则指的是对学生精神上的教育,包括传授知识,培养德性,以及美的教育等。概括来说,教育应该包括德育、智育(指的是传授知识)、体育、美育等四个方面。在杨昌济的教育思想中,德育是主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换句话说,在杨昌济的教育思想中,他重视、关怀人的“心性”方面的教育。 杨昌济将培养德性看作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这在他的言论中多有体现。例如,在他于1892年写的日记中讲:“能移子弟性情使笃厚,是第一等教法,教之本也;讲解经书,其用也,文艺末也。”⑴p5此时的杨昌济还是儒学门徒,其教育思想还是贯彻儒学的教育理念的,而在儒学的教育思想中,首要的就是培养人的德性,学生成就了高尚的道德在儒家看来这就达到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目标本身也就实现了大部分,至于理论性的知识教育到还是其次的目标。这在《论语》中的一些言论有所表述,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比谓之学矣。”(《论语·学尔》)孝、弟、信、爱众以及亲仁在儒学中都是道德原则,孔子认为人只有实践了这些道德原则之后,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学习文化知识,而在子夏那里,更是直接的称只要实践了道德原则就可以称之为“学”了。儒学在教育中对于德性的首要关注显然影响了杨昌济,所以在杨昌济早期,他把德性教育看作是教育的首要目的。 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是陈旧的,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里是不合时宜的,如同和那个时代的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一样,杨昌济也将目光投向海外,于1903年东渡日本,1919年留学英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的目的上,杨昌济也重新进行了思考,认为“凡教科固有其道德的价值,教授之时固不可不注意于涵养德性,然不可以涵养德性为各教科唯一之目的。”⑴p116在《教育学讲义》中,他具体的讨论了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有三个目的: 第一,“教育不可不以与生存于社会之能力与个人,为第一之目的。”杨昌济认为,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生存竞争激烈加深的社会,“生存竞争,实今世社会之特征,今日之人不能脱出于其祸中。”⑴p115在如此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赋予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生存于此竞争社会的能力就成为了教育的首要目的。所谓“生存于社会之能力”指的是什么?杨昌济讲:“欲为生存竞争,则于身体、于精神不可不为大活动。”⑴p115而所谓“身体、精神的大活动”指的是:1)拥有强健的身体,所以要重视体育教育;2)拥有解决现实问题和具体的科学问题知识以及生活所必需的各种技能等,即杨昌济所讨论的“科学之智识”、“言语与数学上之智识”等等。⑴p115—116 第二,“教育不可不使儿童能理解现象,能知对之趣味,此教育之第二目的也。”⑴p117杨昌基强调指出,强健身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各项技能之后,可以生存于激烈竞争的社会,但这不能称之为“人的生活”,要过人的生活,就必须了解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和文化,并对其产生了解、探究的兴趣。从而,一方面可以获得关于自然的、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启发人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慰籍人心,使人忘记生存竞争的残酷性,并且获得道德上的修养。“人能有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工业一般之理解,则可浴社会之恩泽,为高尚精神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